还好,戛纳电影节除了开幕式,主办方还会为每一部参加活动的电影安排红毯环节。
主打一个公平。
所以何兵也不算吃亏。
今天受邀的嘉宾有,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主席昆丁,华人评委许克,还有江文请来的其他几位评委。
有的时候,不该避嫌的时候不要瞎避嫌,你在这边搞公平公正,别人在那边吹黑哨向着自已人,到最后只会让你例外不是人。
徐林还特意邀请了刘得华来参加首映礼。
要从他手里掏钱,总要让他知道知道自已的实力如何。
演员和影评人来了不少,媒体也来了不少。
戛纳电影节对新人导演的定义可能跟大家想的有点出入。
他们的新人导演,通常是首次或者较少次数入选主竞赛单元或者其它次级单元的导演。
就算你是詹姆斯卡梅隆,只要你是第一次参加戛纳,那你就是新人导演。
像徐林这样第一部影片就敢来戛纳逛的可是少之又少。
他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甚至连个短片都没拍过,就这么水灵灵的进入了主竞赛单元,这就让大家非常的好奇,想要先睹为快。
就算是打着举报黑幕的目的来的,也要先看看这部电影是来个大的,还是拉了坨大的不是。
红毯时间结束,大家都很紧张,徐林三分钟内擦了八次汗。
会场内明明冷气给的很足,他就是感觉浑身燥热,脚底板就跟火烧了一样,想要脱了鞋子出去跑两圈。
校长张辉君表面笑嘻嘻的,安慰着自已的学生说无所谓,反正也是出来长见识。
实际上一瓶五百毫升的水,他三分钟之内就喝完了两瓶。
深呼吸,深呼吸,有点头晕是正常的表现。
大家把心态调整好之后,陆续的进入影厅。
早在里面等候多时的观众为他们的出现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这和你的电影好坏没什么关系,只是跟领导发言一样走个流程。
等主创团队的所有人找到座位坐下,现场灯光熄灭,大荧幕正式亮起。
龙标过后,红星娱乐传媒的logo和北电的logo相继出现。
“朝阳区某居民区内发生杀人案件。
一名四十岁左右的HN籍男子被人刺死在家中,根据目击证人举报。。。。。。”
“案发现场的场景被围观群众录像
视频已经上传。。。。。。”
开局没有画满,而是用了声音作为传到告诉你电影已经正式开始。
杂乱无章的播报告诉你事情的火爆。
电影用的是纯中文,没有采用英文配音版。
这和文化自信没什么关系,而是原汁原味的才能更好的展现电影的精彩。
要不然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你给我翻译成,两个岸边的猿猴一直在吼叫,那多煞风景。
为了让老外能看懂电影,一般都是在下边打字幕,这些老电影人阅片无数,看字幕也不影响他们发挥。
列车的出现,刺杀的片段,老人缓慢的脚步和列车最后的镜头,徐林都采用了灰色的镜头,他想告诉大家,这里藏着一切的真相。
剧情缓缓推进。
(大家元旦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