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成贾琏的全本 > 第120章 军略一(第1页)

第120章 军略一(第1页)

隆兴八年四月初九,哈喇河畔,贾琏穿着甲胄在炉边看着军报,远处还传来阵阵炮声,那是攻打刺榆坨堡的炮火,今天是第四天了。

但贾琏手上的是南线偏军戚建辉部传来的战报。三月二十七日,蓟辽军在沙河堡附近同后金军爆发了遭遇战,整场战斗分作两部分,一是在对沙河堡形成包围的过程中后金军放弃了鞍山驿的防线,其部后撤沙河堡,戚建辉指挥所部配合从甘泉堡尾随的蓟辽军对其形成了前后夹击,斩首七百,俘一千八百人;二是在歼灭鞍山驿后金军时,沙河堡守将率军出城与围困沙河堡的蓟辽军激战,突破防线,接应走了部分溃散的鞍山部后金军,其人数约有一千余众。

另外辽阳州后金大将苏克脱派了四千援兵驻防首山堡,与沙河堡遥相呼应,目前沙河堡守军达到五千余众,几次试探性的接触战,戚建辉认为后金军作战的积极性很高,预备放缓对沙河堡的围困。

贾琏对于这封战报没有什么意见,里头只能看出苏克脱不愿意放弃辽阳州的外围据点,但相应地,首山堡驻防四千,也就是说苏克脱在辽阳州还有三万六千本部军队,这个苏完·瓜尔佳氏有得打了。

除南线战报外,贾琏再次捡起姑姑贾敏寄来的信,信里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黛玉的事情,讲了姑父的考量,还说已经将林妹妹接回林府去了。

但姑姑想问的不是这个,而是他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他看了几次了,还没有回信。贾母的心思,做女儿的心里还是清楚的,若是平常,黛玉嫁给一个富贵闲人,贾敏也不介意。

可把女儿久留娘家,导致女儿嫁给皇子,那就有得考量了,牵涉进皇家的锅里去,林如海和贾敏都不愿意,所以贾敏写信也是告诉贾琏,林家和贾府的关系还是好的,只是做父母还是要防范的,不要因为黛玉损了两家的关系。

贾琏感情毫无波动,倒是林如海的说辞很有趣,他在想是谁说给林如海听的。

这个人一定很有趣。

正想着,洪暄进来了,“将军,帅帐那边敲鼓了。”

“知道了。”贾琏收敛神思,略做收拾就往大营帅帐去。

陈瑞文是个高壮汉子,国字脸,臂展超过常人,陈维尹面容酷肖其父,只是个子比不上。

等贾琏进入帅帐中时,里头已经聚拢了一批人,陈瑞文父子,锦州军节度萧奕以及他的儿子萧愈,蓟辽左镇统制杨璜,蓟辽总督府佥事参军彭俭,左都中郎将徐晦。

另外还有一两个总督府下面的参将,都很年轻。

帅帐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是辽东地貌,从临海的梁房口到松花江以北的绥化、嫩江等地,唯一的问题是,沙盘过黄龙府之后,就变得简略起来。当然,不是说蓟辽总督府的情报工作不到位,只是比较而言。

陈维尹和萧愈看到贾琏进来,都笑着看向贾琏。贾琏在向陈维文施礼后,问及召集诸将的用意。

陈瑞文说今日不议其它,只是讲讲眼下的情形。九边和步军营的部队还未到,我军已经行至辽中地区,正是决断之时,后金军情况有变,本部内部诸将对于下一步行动意见不一。我便想着召集众人,在帐中公议,淮之,你以为如何?

淮之是贾琏的字,只是很少有人这么叫,相近的都以兄弟相称,相远的都不知道贾琏的字。

贾琏听陈瑞文如此称呼,便称赞他的意见,站到徐晦身后,静待下文。

在贾琏之后来的是侯景熙,他在进帐后先向陈维文见礼,后退到贾琏身边。

陈瑞文见人到的差不多了,便看向彭俭。彭俭会意,站了出来,“本部诸将的分歧在于是否按照原定方针继续北上。

根据哨骑的回报以及我们之前的情报收集,可以确定,后金加强了开城、平安堡、新民州一带的城防,并进行了就地征兵,预计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众。如果按照原定计划进攻,很可能久攻不下,导致局面陷入僵持。”

徐晦反问道,“你们的言下之意是你们想要改计划,那你们的方略呢?”

彭俭看徐晦出言,便说,“我们没有改计划的意思,只是认为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对部署做出调整。安如器,你将本部的调整讲给诸将听听。”

“是。”两名蓟辽总督府的参将中一个闻言出列,很年轻。

站在对面的侯景熙知道这个人,是蓟辽军镇年轻一辈中的翘楚,祖父两代都是蓟辽中阶武官,家学渊源。

安如器在出列后,从旁拿起指挥棒,对着沙盘讲解起情况,“在后金加强了新民州防务的情况下,想要攻取它,我们至少需要用六万以上的兵力,而从新民州到唐马寨一线面临后金从盛京、辽阳州两个地区的侵扰,为了保障漫长的补给线安全,同样需要大量兵力。

如果久攻新民州不下,我们就极有可能在新民州下遭到后金军从盛京方向发起的两面夹击,形成溃败。

我们认为应当先行解决补给线过于漫长的问题,再行讨论攻取新民州的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晦看了沙盘所涉之地,沉思过后问,“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我们认为应当解决先行攻取辽阳州,收缩补给线防御范围,将战线推至烂泥铺、十里河一线。这样可以在保持从南线对盛京的攻击态势的情形下,压缩后金军在新民州同南线部队之间的活动空间,有效防止后金部队的穿插绕后。”

侯景熙听了,心里骂道,“你这还叫不改战前部署,那要按你们的意思,得改成什么样才叫改呀?”

侯景熙的领兵行军本事都是学自其父亲侯孝康,他还是清楚为什么会有补给线这么漫长的战前部署的。

一句话,辽阳州城高墙厚,其部训练有素、作战勇猛,是后金第一强军,而且自开国以来特别是嘉祥二十二年后,后金围绕辽阳城修建了成体系的堡垒群。在防御体系完善的情况下硬啃,那就是拿人命填,要这样还不如把二三线部队拿出来填线呢。

可这样就回到了嘉祥二十二年的问题了,需要大量填线兵和蚁附的炮灰,军队规模就会扩大,对军费开支、后勤运输带来的压力先不谈,这些训练不足的部队拿到前线,稍有不慎就一个带跑一大群,最后演变成溃败。

嘉祥二十二年战败的起因就是在长期围困以及残酷的攻城战之后,从山东调来的泰安军在进攻烟狼寨的过程中,受到后金军的反冲锋,士卒溃散,向后撤的过程中同部署在中间作为进攻主力的京营部队混杂,扰乱了京营的进攻态势,让当时的步军统领没能及时调整部队就遭受后金军的猛冲,一溃再溃。而从黄泥洼堡绕后的后金军在唐马寨侧翼出现,于是出现了大溃败,功败垂成。

这次的战前部署抛开之前在朝堂上讲的不谈,军队内部是很清楚,计划的关键在于什么的,就是绕开辽阳州的硬骨头从侧面进攻盛京,其它理由都是锦上添花。新民州就是后金再加固,一两年能比得了修了二三十年的辽阳州防线吗?

无非是这帮家伙看到依托河运绕开辽阳州正面防御后,看到了辽阳州后背的柔软,想从刺榆坨、王家屯方向发起进攻,攻占盛京同辽阳州之间的烂泥铺、十里河,再由北向南攻打辽阳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