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文娱作家 > 第51部分(第2页)

第51部分(第2页)

“我们再来看五言律诗的第三条规矩: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而五言律诗的格局也无非是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四种格式上变换。”

“那么在看第一句,皇灵无私亲,这属于仄起平收,那么第二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的格式,但它是吗?并不是!这一条,也不符。”

“五律第四条规矩:只能押平声韵,偶数句押韵。那么这首诗压的是什么?第二句压禄,第四句是独,第六句是足,压的是既不是平声韵,而且还是仄韵,也这也不符。”

“五律最后一条规矩: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咱们就不说这前面的,就说最后的要求,第一句就不符,可这首诗又是明明确确的五言诗,那么它属于什么?”

“而且,在我们华夏,这样的诗还有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喜马灯心草哼声道,“这两首诗是现如今很多诗协会学者研究的关键,你拿出来充数是想证明什么?难不成你想说自己的诗和这两首诗一样?”

晨阳并没有生气,他摇头笑道,“恰恰相反,我要说的是,这两首诗完全不一样!”

108 一口气20首!

什么?

完全不一样?

这不都是五言近体诗吗?

怎么还有区别?

所有人都听呆了。

事实上,晨阳开始抛出古诗、绝句、乐府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呆了,现在听到晨阳竟然说不一样,更是傻眼了。

“卧槽,阳神这是要推陈出新啊!”

“岂止是推陈出新,这简直就是要推翻几十年来的近体诗划分!”

“五言七言律诗不是近体诗的全部吗?怎么又出来绝句、古诗这类了?”

“是啊,这我都搞蒙了,那首《赠妇女》和《江南曲》不都属于五言近体诗吗?怎么又完全不一样。”

此时的华夏,因为文化的缺失,对近体诗的划分其实很笼统,除了流传下来最多的律诗外,其他的诗词加起来不到二十首。

而在这仅有的几首中,又几乎囊括了近体诗的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分类,又因为发展的时代不同,这些诗在对仗、平仄、韵脚这些方面也是大相径庭。

再加上每种诗发展初期那些毫无规律可言的古诗的兴起,让这个时代原本就很少的近体诗总结起来就更加困难。

就像刚才晨阳所说的《赠妇诗》,就属于近体诗中的排律,但这首诗在从前的华夏流传下来的有三首,可到了这儿却变成了唯一的一首排律。

虽然有点少,但这并不奇怪。

因为在从前的华夏,排律诗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而为了国学在大众之间的推广,所以很多的专家学者更乐意见近体诗只是粗略的归位五言、七言律诗和五言、七言近体诗两大分类。

其中,五言、七言近体诗又包含律诗。

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晨阳并不觉得自己了解多少,和这个时代的诗词研究学者相比,他只能算是门外汉。

若不是张博林拿《咏鹅》开刀,他也不会说这些。

当然,他也不会指望这样就能让张博林他们乖乖的闭嘴,毕竟他说的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陌生,但对于小陆探花他们来说,这只能算是目前学术研究上的盲点。

张博林哼了声,“晨阳,你说的这些不过是很多书中说过的,还有,你说的五言绝句、乐府,也是自己说的,拿这些来反驳,你是在哄三岁小孩儿吗?”

小陆探花阴阳怪气道,“博林,你不要打断,咱们可得仔细听听,晨阳老师有什么高见,不过我可记得,这些年把律诗划分多的人有的是,最后好像也没几个能说得通。”

喜马灯心草也道,“是啊博林,你这么打断了,这万一晨阳老师讲不出来,还不得怪你我插嘴打断思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