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不想当官怎么幽默回复 > 第 62章 你们吃早餐了吗(第1页)

第 62章 你们吃早餐了吗(第1页)

周三的清晨,洋后县工业局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半拉的窗帘,斑驳地洒在桌面上。几位领导早早便聚集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的气氛。罗自刚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他的眼神深邃而疲惫,仿佛整晚都在与无尽的思绪抗争。

副局长李明远首先打破了沉默,他拿起一份材料,指向一处数据:“罗局长,这里提到我们纺织厂的设备老化严重,如果全免管理费,我们的运营资金会更加紧张。”

罗自刚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李明远同志的担忧是合理的。但我们要明白,张副县长的指示是为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考虑。对于纺织厂,我们可以考虑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进行设备更新。”

接着,副局长王慧敏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罗局长,如果我们要下基层,那具体的帮扶计划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与基层员工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决定?”

罗自刚微微一笑,回答道:“关于帮扶计划,我已经与各部门负责人商讨过,我们会根据每个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至于与基层员工的沟通,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能力做好这一点。我们可以组织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让基层员工了解我们的决定和意图。”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罗自刚注意到办公室主任冯春胜神情有些紧张。他走过去轻声问道:“冯主任,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冯春胜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自已的担忧:“罗局长,我知道要下基层是为了工作,但我……我担心自已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毕竟我一直待在办公室,很少有机会接触基层。”

罗自刚拍了拍冯春胜的肩膀,安慰道:“冯主任,我相信你的能力。下基层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与基层员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会安排有经验的同事协助你,你不用担心。”

下午的全局大会上,罗自刚在台上公布了上午的决定。当他提到要下基层时,会场的气氛明显冷了下来。这时,副局长李明远站起来,高声说道:“同志们,我们都是工业局的一份子,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要为洋后县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下基层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相信我们都能胜任这个挑战!”

李明远的话音刚落,会场内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罗自刚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已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第二天,张明华副县长来到会议室时,罗自刚亲自上前迎接。他注意到张明华的脸色有些不悦,便主动解释道:“张县长,关于挂标语和强制鼓掌的事情,我深感抱歉。这是我们的疏忽,我会立即改正。”

张明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他微笑着问大家:“大家都吃早餐了吗?”这一问让底下的人一愣,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罗自刚虽然脸色难看,但也只能无奈地皱着眉头往下看。他知道这是底下人故意起哄,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也只能一笑置之。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张明华副县长对洋后县工业局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罗自刚和副局长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听取并落实这些建议。

张明华站在台上,他的眼神如春风般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环顾四周,那深邃的目光似乎能够穿透每一个在场的人心。他微笑着,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倾听他的声音。

“我有个小小的提议,”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力量,“接下来,无论我提出什么观点,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用掌声来回应。因为很多时候,掌声或许并非出自真心,而是身不由已。那么,接下来我将开始提问,大家只需点头或摇头即可,你们觉得这样如何?”

罗自刚,作为其中的一位领导,坐在前排,他率先点头表示赞同,并轻声对旁边的人说:“张县长说得对,我们需要真诚的交流和讨论。”

张明华继续道:“还是之前的问题,大家早餐都吃了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大部分人点头回应,少数则摇头。他微微颔首,继续问道:“那么,早餐时有没有喝牛奶呢?”这次,他观察得更仔细了。大多数人摇头,只有少数人点头。“是因为不喜欢喝吗?”他再次询问,众人集体摇头。“还是因为觉得有些奢侈,舍不得喝?”这次,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沉痛,几乎所有人都点了点头。

此时,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无奈:“张县长,不是我们舍不得喝,而是我们工资就那么点,得省着用,留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哽咽。

张明华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点头表示理解,接着说:“那么,我想请问大家,现在的收入是否都已过千了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众人纷纷摇头,有的甚至露出了苦笑。他又问:“那么,大家是否都渴望工资能够涨一涨呢?”听到这个问题,众人纷纷点头,仿佛小鸡啄米一般。

在张明华慷慨激昂的演讲结束后,会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缓缓从人群中走出,手中紧紧握着一封泛黄的信件。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走到张明华面前,微微鞠躬,然后缓缓展开手中的信件,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张县长,这封信是我父亲留下的。他曾在洋后县的钢铁厂工作了一辈子,见证了洋后工业的发展。他临终前嘱托我,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这封信交给你。”

张明华听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恭敬地接过信件,缓缓展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信中描述了洋后县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老一辈工人们为了工业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信中还有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工业是立县之本,发展工业,造福子孙。”

张明华微笑着回应:“这位同志问得好。”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赞赏,“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洋后的工业能够有所起色,只要大家能够完成我们今年设定的目标,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向上级领导提出涨工资的建议。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愿意辞去这顶乌纱帽!”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更加热烈了。工人们纷纷议论起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有的握紧拳头,仿佛在为自已加油打气;有的与身旁的同伴相视而笑,仿佛在分享这份喜悦。

张明华见状,更加激动了。他继续激昂地说:“有人说洋后县的工业发展不起来,因为资源匮乏、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不足。但我不这么认为!同样资源匮乏的地方,工业也能发展得很好。比如温州的皮鞋产业,全国闻名,难道温州的土地上能长出皮鞋吗?资金不足?白手起家的例子还少吗?洋后的工业虽然暂时不景气,但我们的起点并不低。至于人才,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洋后的宝贵财富。只要大家愿意走出去,走到企业中去,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那么洋后县的工业一定能迎来新的春天!”

他的话语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他的话音刚落,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会场淹没。

人群中,几位年轻的工程师走上前来,他们紧紧握住张明华的手,向他表达了对工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投身于洋后县的工业发展中,共同为洋后的明天努力。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张明华与孙佳丽缓缓走下主席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背后传来冯春胜激动的声音:“现在,请各位开始签署帮扶贫困企业的责任书,让我们共同为洋后县的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冯春胜的话音落下,会场内再次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走上前去,拿起笔在责任书上签下自已的名字。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洋后县工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