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此事,刘备便恨恨道:“孤本打算以关中就近而食,只可恨那钟繇心狠手辣,不但一把火将关中各处粮仓烧了个精光,而且将民间所存的粮草也搜刮大半。现下可好,关中几十万口百姓,非但不能供养大军,反倒因为缺粮而成了负担。”
庞统冷哼一声,“钟繇这老鬼是在玩坚壁清野的把戏呢。这么多缺粮的百姓留在后方,始终是个隐患,为今之计,不若鼓励他们西赴陇西诸郡乞食,待熬过这一段困难时期再说。”
刘备微微点头,叹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方绍却道:“这么做也只能暂缓燃眉之急,而今之计,还是得尽早想办法战退曹军才是上策。”
庞统道:“光凭我们一己之力,若是逼曹操退兵也不太现实。不过,如果能让东吴起兵,对两淮发起进攻的话,曹操估计就不得不回师中原了。只是,吴侯此人狡猾的很,分明是想坐收渔利,想让他出兵,哼,难啊一一”
听罢众人的议论与感慨,一直沉默不语的法正忽然开口道:“正倒有一策,或许可以促使东吴发兵。”(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 法正的小伎量
一听法正有计策,刘备神色立时一振,忙问:“不知孝直有何良策?”
法正抚须笑道:“其实这事也简单,要想说服吴侯出兵,那就必须要有一个更得力的说客,正以为,大王不妨委任中正为使臣,由他出使东吴,多半可以说服吴侯。
法正忽然之间提及了自己,方绍先是神色一怔,随即便猜到了他的用意。
法正接着道:“中正乃是吴侯的妹婿,这一层关系自是寻常使者无法可比,再者,当初中正亦曾多次出使东吴,屡有收获,如今让他出一趟东吴,以他的舌辩之才,料想必能马到功成。“法正的理由,果然与方绍所想一致,他早该想到,自己这吴侯的妹妹可不是白娶的,早晚必会派上用场。
只是,如今孙刘两家名为同盟,实则是同床异梦,孙权的十几万大军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待着时机,至于是攻曹,还是攻刘,实在难下定论。
如果孙权倾向于攻曹操,那自己这趟出使东吴,无非就是再推孙权一把,让他早做决断,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反过来,如果孙权的心中,已经倾向于攻刘,以报荆州之战的旧仇,那自己这一趟出使东吴,岂非是深入龙潭虎穴!就以孙权那性格,别说是他的妹婿,必要的时候就连亲儿子也能牺牲。
‘好你个法孝直,你这是把我往火炕里推呀17方绍心里暗自抱怨,但表面上却又不能说什么,因为法正这话说得是十分在理,表面上看,完全是在为大局设想,至于暗中所布的手段,实是不留痕迹。
“孝直虽是言之有理,不过绍已多年未曾出使过东吴,于东吴内外之势,反倒不如费文伟熟悉,只怕这一回难当此任呀。”方绍只得委婉的推拒。
法正马上又道:“中正你何需谦逊,费文伟出使东吴多次,虽然亦有所成果,但始终未能说动吴侯出兵,再令他去东吴,十有**也是一样的结果。在这个紧要的时候,与其做那明知是徒劳无功之举,何不就由中正你去试一试呢,至少还有几分希望。中正,当此汉室兴衰的关键时刻,你可千万不可推辞呀。”
法正把话说到了这份上,方绍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驳,只好将目光转向庞统,希望这位荆襄集团的“同党”,能够看穿法正的意图,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替自己解围。
不过,庞统却假装没看到方绍的目光,酝酿了半天,故作深沉的说道:“当此关键时刻,东吴站在哪一边的确是至关重要的。统以为,这个时候,曹操一定也会派人前往江东,对吴侯以利相诱,那么我们也不能坐视不顾,必须也尽快派人去江东争取吴侯的支持。至于这出使的人选嘛,算来算去,倒也确如孝宜所言,中正才是最佳的人选。”
庞统的言辞颇令方绍感到意外,没想到他竟然也占到了法正的那一边,不过,方绍先是吃惊,但旋即恍悟。
本来自诸葛亮之下,庞统才是汉中王第一谋士,但如今夺取关中之战,从布局到亲临前线,方绍可谓是功不可没,风头正劲。如果怀着”恶意”来揣测的话,庞统这位谋主,不可能不对方绍的功劳有所忌羡。
所以,他才会和法正一样,推荐方绍出使东吴,不过潜在的目的倒也并非和法正一样,多半只是想趁机将他从关中前线打发走,那么接下来,作为谋主的庞统便没人跟他抢戏,可以自由从容的表演了。
当然,这一切也仅仅是方绍猜测而已。无论怎样,庞统之词,还是令方绍颇为不满。
本来刘备的表情看起来也尚在权衡之中,但听得庞统的话后,便是微微点头,表情明显的倾向于了赞同。
既然刘备已经有了决定,方绍便想与其以一种被动的姿态来接受,何不主动的表现一把,于是,他便慨然道:“为国家之重,绍自当义不容辞。大王,不如就让绍去一趟东吴吧,或许真能说服吴侯也说不定。”
方绍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并没有打下保票一定会说服孙权。
刘备听了却是十分欣喜:“既是如此,那此番就辛苦中正一趟了,东吴之行,能说动吴侯最好,即使不成,中正也要早早归来,孤之身边,尚需中正你的谋划。”
方绍拱手道:“绍谨记大王嘱咐,只是这个时候想说动吴侯,就必须要足够的利益相诱,但不知大王能够让步的底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