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老子智慧讲堂 第14章 > 第1章 前言(第1页)

第1章 前言(第1页)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

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共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而后来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有关道德的学说,不论是道、墨还是儒,并没有超越这个框架。

老子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其势汹涌澎湃。这不是出于偶然,而是老子道德文化真理光辉的真实再现。

在《道德经》这部书中,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

道: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消亡,无不是在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其发展过程。在完成这个过程时是遵循一个法则的,这个法则就是“道”。

德:万物顺应“道”而形成的自性、本然,是“道”的具体映现。

柔:老子认为,“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属于生存的一类。”“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正因为“柔弱”可无坚不摧,所以老子提出“守柔曰强”。

无: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水:老子对水的着墨虽然不多,但能够与“道”相提并论的则只有水。道家提倡要像风、水一样柔弱、谦下、宽容。看起来谁都能战胜它,一个指头就能戳透它,但最终以柔克刚,风能刮断大树,吹垮房屋,水能冲决大堤,淹没山陵。

静: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即只要我们自身“守静”、“无为”,天下就会相安无事。“守静”是防止轻率的根基,“无为”是遏制躁动的主宰。

反:即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提出了大小、上下、正奇、先后、主客、进退、轻重、难易、张合、兴废、与夺、静躁、刚柔、强弱、智愚、生死、善恶、,美丑、贵贱乃至盈虚、有无、阴阳、祸福等一系列矛盾概念,并且认为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家。”这里所指的根柢就是指中国的优秀文化,其中尤以道为甚。

《道德经》是一座立交桥,它通古今,通东西,通天地,通寰宇,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通现实世界与心灵园地。

哲人说,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老子,实现与老子居,与老子谋。通过与老子跨越时空的对话,你对世界的看法,定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