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写中原第一家吧!这个文学之家国朝百年来是没有的!”
“是。”严嵩提笔,龙飞凤舞,写了五个擘窠大字。
严嵩的书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称得上是书法中的高品,原在西城区东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书“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区原景山大门上的“北上门”榜书,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楼上的“万邦总宪”榜书,宣武门菜市口的“西鹤年堂”榜书和门联“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前门外铁柱宫许真人庙里的“忠孝”、“净明”榜书,以及前门外粮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门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书,此外,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都出自严嵩之手。因此这几个字被严嵩写得极是好看。
嘉靖皇帝朱厚熜端详了一下这五个大字,也觉得十分满意,道:“且命人赐予伦以诜,交他带回家去。”
“臣,领旨。”
“文章四海无双士、翰院中原第一家。”这幅对联挂在了伦家的门口,而“中原第一家”这五个大字被制成牌坊上的匾额,树立在家门前,成为了伦家和南海县甚至是整个广东省的荣耀。
已经染白了鬓发的区氏夫人望着这匾额和对联,脸上泛起了与年龄并不相称的红晕,她是在缅怀过去和伦文叙这个状元郎相处的岁月,还是回顾那些抚育几个孩子长大功成名就的日子?没有人知道。
只有在这福地巷里惊飞的一群洁白的鸽子随着鸽哨之声盘旋翱翔。
附:
伦文叙,明朝南海县黎涌(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黎涌村)人。伦文叙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每试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称。1489年(弘治二年),以儒士赴省应试,为巡按御史赏识,选入太学肄业。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1506年(正德元年),明武宗继位,命赴安南充正使,途中因父丧折回丁忧没有上任。
1510年(正德五年),起复翰林院原职,任经筵讲官,每进讲,必阐发理奥,启迪君心。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讲,读到“舜有臣而天下治”一节,语多规讽。
1513年(正德八年)春,纂修皇室族谱,记载精窍,文辞丰蔚豪宕。
1513年(正德八年)秋,出任应天试主考官,归途中得病,卒于京。
《明实录·武宗实录》第七卷评:文叙伟仪度,自少即笃志于学,从郡人张泰游,大有造诣。入翰林,纂述精核,为文典,重其主考,并两为会试同考官,所得多一时名士。家居孝友,厚于姻党,人谓其有公辅器。然卒不获大用,以没咸惜之。子以谅以训相继举进士,以训亦会试第一,官翰林。
明·郭棐《粤大记》评:天性温醇,德器和粹,望之知为君子,居学以书史为长,手不释卷。为文宗韩(愈)杨(雄)悠长宛转,蔚有真趣。其孝友出于天性,而与物无竞、善教子。
明·刘仕义《新知录摘抄》:“广东南海伦文叙以会元廷试及第状元,长子以谅解元登进士第,次子以训会元廷试第二人,少子以诜进士。一家之中父子兄弟并以魁元策名当世,盛哉!前乎未之有也,故天下称为‘三伦’。昔人有诗曰:‘去时曾携一束书,归来玉带挂金鱼。文章未必能如此,应是双亲积善余。’谅哉噫吁!天下之士抱璞弗售者十四五焉,可以安于命矣!”
清·李调元《制义科琐记》卷二《父子各占一元》:“伦文叙,南海人,弘治己未科会、状。子以谅,正德丙子解元;以训,正德丁丑会元。父子三人各占一元。”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评:自汉晋以来,扶舆清淑之化始毓而生人才,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张公镇孙,在明有伦公文叙、林公大钦,然莫公记传无闻。张公遭国危亡,不幸遇变。林公以早丧,弗克建立。独伦公名重士林,德高朝野。
掌詹事府事、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翰林事张邦奇二人是这一科的主考官,得知伦以诜得中,不觉大为惊奇,便和礼部尚书严嵩谈及此事。严嵩听后,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熜笃信道教,最是好有祥瑞,便将这件事留了心。
朱厚熜此时年方三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又以“大礼议”政争夺取了最高的权力,对于一切朝政处理都已经是渐渐有肆意妄为的苗头了。
首辅夏言和次辅严嵩以及他的奶兄弟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是他最为信任的宠臣,这一日,正唤了严嵩去乾清宫去商议改太宗朱棣的庙号为成祖之事。
严嵩想了想道:“如今四海升平,皆是陛下盛德所致,以陛下之孝,当奉睿宗献皇帝(明代宗室、藩王,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之叔、明世宗朱厚熜之父)之灵入太庙,此所宜也!况祥瑞频出,正昭此兆!”
朱厚熜眉毛一挑,这些话正是合他的心意,便道:“有何祥瑞?”
严嵩道:“今科进士中有弘治朝状元南海伦文叙之三子中式,其父子四人,伦文叙为弘治十二年会元、状元;其次子伦以训为正德十二年会元、榜眼;长子伦以谅正德十一年乡试解元,正德十六年进士;三子伦以诜又于今科得中二甲第六名进士,此诚为陛下文治之兴祥瑞也!”
“哦?三元皆于父子,果然是文治之功也!”朱厚熜白皙清瘦的面颊上泛起了潮红,道:“朕须得好好褒扬这伦家方可!”他一跃而起,走来走去,很是兴奋,想了一会,便道:“惟中,你的字好,且来为朕写一幅大字。”
“是!”严嵩很恭敬地站起来拿了一管大笔,舔饱浓墨。道:“请皇上示下何字?”
“嗯,就写中原第一家吧!这个文学之家国朝百年来是没有的!”
“是。”严嵩提笔,龙飞凤舞,写了五个擘窠大字。
严嵩的书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称得上是书法中的高品,原在西城区东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书“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区原景山大门上的“北上门”榜书,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楼上的“万邦总宪”榜书,宣武门菜市口的“西鹤年堂”榜书和门联“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前门外铁柱宫许真人庙里的“忠孝”、“净明”榜书,以及前门外粮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门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书,此外,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都出自严嵩之手。因此这几个字被严嵩写得极是好看。
嘉靖皇帝朱厚熜端详了一下这五个大字,也觉得十分满意,道:“且命人赐予伦以诜,交他带回家去。”
“臣,领旨。”
“文章四海无双士、翰院中原第一家。”这幅对联挂在了伦家的门口,而“中原第一家”这五个大字被制成牌坊上的匾额,树立在家门前,成为了伦家和南海县甚至是整个广东省的荣耀。
已经染白了鬓发的区氏夫人望着这匾额和对联,脸上泛起了与年龄并不相称的红晕,她是在缅怀过去和伦文叙这个状元郎相处的岁月,还是回顾那些抚育几个孩子长大功成名就的日子?没有人知道。
只有在这福地巷里惊飞的一群洁白的鸽子随着鸽哨之声盘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