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又无处劫掠,无法窜逃,只能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而对这些出降的山越,贺齐一直没有区别对待,全部屯于各处屯堡之内,就地军屯,开垦吴兴。
山民见出降者无忧,乃各自心安。
这个战略执行了近四年,如今终于见到成效!
六月,吴兴的庄稼谷物比北方要早收十数日,贺齐再次于山越秋收之际出兵,山越百姓都忙于回家收谷,部众四散,山越豪强根本无力对抗贺齐麾下的两千余精锐之师。
吴兴一战,贺齐斩贼酋十三人,俘虏山越青壮三千余。
于是贺齐遂令官军抢收山越之粮,山越畏于军威,根本不敢争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粮食再一次被贺齐抢走。
到此之时,山越已经接近四年没有收获多少粮食,山间困穷,已然大饥。
山民走投无路,只能老幼相携而出,官军一朝收男女五万余人!
看完信,孙策大喜,连连盛赞,说道:“善!善!贺都尉,一战俘虏五万山越蛮夷,为我诸夏,除一大患,使国家江南,泰以永宁!如此丰功,不封侯不足以赏其功。”
“孤将上表天子,表奏贺都尉为偏将军领东陵亭侯!”
东陵亭就在无锡境内,已经在太湖平原上,是江东最富庶的土地。
以此封赏给贺齐,足见孙策之欣喜若狂。
而贺齐也绝对当的起这份封赏,虽然在其他人征战中原之际,贺齐一直在南方未立寸功,消耗了会稽运送过去的大量粮草、器械,却每次只收获少量降虏。
可这一战,贺齐之功,就足以影响整个江东的形势!
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如此丰功伟绩,哪怕在汉武帝之时,大军北伐匈奴,也是一场值得盛赞的恢弘功勋。
而在当下,这也意味着孙策治理的江东,对山越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
<divclass="tentadv">自此之后,山越的势力,将日渐衰落!
山越总共可能也就三十万人。毕竟吴郡那么富庶的鱼米之乡,在战乱之际,人口尚且不足四十万。
如今贺齐一战收男女五万,再加上孙策又在丹阳、鄱阳、会稽等郡先后剿灭叛逆,累积所阵斩、俘虏山越也超过了十万人!
在深山中的山越,余众可能只有十余万人。
相较于如今愈发兴盛的江东,人口近两百万。
这十余万山越分布在数郡,已经完全式微!
尤其是在丹阳境内的山越,寥寥两三万人,还分在各县,聚集之地完全就是一个宗族乡里!
他们的势力,不会比江东一个豪强的大姓宗族更强盛。
到时候如果双方发生矛盾,很快就会演变成两个里、不同姓氏的宗族争水一般的局势。
千万不要觉得山越就残暴好斗,似乎格外善战。
那是因为没有见过诸夏内部,为了争水,两个村庄会打成什么模样。那可谓是真真正正的武德昌盛,悍不畏死,奋勇争先。死伤几十个人,那都司空见惯。
死伤几十人!山越在战场上都无法承受这么惨烈的死伤。上千人的乌合之众,卒然被官军迅猛斩杀数十人,整支军队都可能被打崩。
山越但凡在平原上能打的赢诸夏,他们至于逃到山里去?
怎么这些个山越、北胡、南蛮、东夷都那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就喜欢居住在穷山恶水之间、大漠戈壁当中?把天下最精华的土地、最舒适的平原、最肥沃的河流沿线都让给了诸夏?
总不能是他们天性善良吧?
难道瘴气、毒虫都只对诸夏生效,对这些蛮越无效?他们一个个都不怕死,被毒虫咬了也活蹦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