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成乐呵呵的去写他的报国之心去了,陈平安则是开始调动部队,准备北伐。
这一次占领山海关,除了那200多万两银子和那七万辽东士兵,最大的收获就是从辽东军处获得的一万匹精良战马。
再加上这一万匹战马,陈平安手里就有了4万精良战马。
陈平安估计,这会后金手里的战马数量也就只有四五万左右吧?
再加上后金收服的蒙古各部,加起来也就能有个三四万战马。
好吧,单论骑兵数量的话,陈平安手里能够掌握的骑兵已经是后金所有骑兵家底的一半了。
这一半还得是后金和蒙古各部的骑兵数量一起算,严格来说,蒙古这个墙头草其实随时都有反叛的可能。
崇祯七年,后金还未并未多次南下,成功劫掠到大量汉人的情况下,这会儿后金的兵种其实还是主要以骑兵为主。
其军队中骑兵比例能占到七成左右,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基本都是骑兵为主,汉军旗这会儿还未大规模发展起来。
历史上,后金这次的第二次南下劫掠,其实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两个多月而已。
这次的入关劫掠皇太极部队分兵四路,第一路进攻独石口,然后要进攻居庸关;第二路是进攻得胜堡,然后进攻大同;第三路进攻龙门口,也就是今天的赤城龙门所;皇太极本人率领第四路主力进攻宣化。
皇太极对这次军事行动很看重,部署严密。
他本来以为这几路同时向明朝长城发起进攻之后,很快就能得手,然后几路大军汇集到一起,南下太原。
可他万万没想到,由于第一次的入关,大明对宣府和大同两镇的守护工作提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防止后金再次入关。
要是再让后金打到京城脚下,那可真就是在啪啪的打崇祯的脸了。
俗话说得好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大明朝真要是发狠,虽然野战不行,但搞一搞城防还是没问题的。
自从第一次被后金入侵打脸之后,大明可是在宣府、大同这边做了非常充分的战前准备,而且,面对后金的再次入侵,有过切肤之痛的本地守军作战也都非常的勇敢。
因此,皇太极的军队既没有如愿攻下龙门、赤城和宣化,也没有攻下大同,就更不可能实现四路会师的局面。
所以,皇太极看到没有办法继续南下,只能搬师撤出了长城。
应该说,皇太极军队第二次进攻长城,没有给明朝造成很大的打击。
当然,损失是肯定的,后金军队兵分四路,在宣府、大同地区及山西、河北北部往来穿梭,攻围大小城镇台堡无数,俘掠百姓、牲畜、财物不计其数。
不敢跟后金进行野外战斗的大明军队,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和财物被后金给带出关外。
。。。。。。。。。。。。。。。。。
喜欢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