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第二章 当机会以细节的方式来临(第1页)

第二章 当机会以细节的方式来临(第1页)

繁琐的生活细节是每一个人都天天经历的,谁要是能够找到一种简便的、解开这种繁琐方法,谁就找到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而成功往往也属于那种善于在细节生活中捕捉机会的有心人。

机会藏在细节中

细节中蕴藏着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可以带给我们机会,但如果不做,机会就永远不会降临。

细节是一种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的尺度。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生活中充满了细节,有人因为看不到便无影无踪了,所以在瞬间抓住那些关乎成败的细节十分重要。

在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叫中泽信子。1989年,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不得不放弃了每天到体校的减肥运动。信子又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迫使她要找到另一种减肥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体型。

一天,信子搞完楼梯卫生,无意中伸了一个懒腰,忽然间感到全身上下有说不出的舒爽,她发现这是踮脚运动产生的效果。她当即将拖鞋的鞋根剁掉,然后穿着这种没有后跟的拖鞋操劳;几个月下来,她发现不仅体重减轻了,而且腰疼的老毛病也得到了缓解。敏锐的信子马上抓住这一机会,从此诞生了“减肥拖鞋”,并且很快风靡整个日本。

一心渴望有所成就,追求成功,成功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够认真对待工作,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塔玛拉·莫诺索夫是美国的一位商业顾问,曾在克林顿政府供过职。女儿索菲亚出生的时候,她辞职回到家中照顾女儿。不久她发现一件很闹心的事:索菲亚老是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把厕所的卷筒纸拆开,弄得满地都是。

塔玛拉·莫诺索夫心烦之余,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筒插销,可以防止女儿再把纸拆开。后来,她将这种插销申请了专利,以每个6。75美元的价格向那些有孩子的父母及有猫、狗等宠物的人家兜售,一年后,她开始日进斗金。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大千世界,人性相通。正因为繁琐的生活细节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所以谁要是能够找到一种简便的、解开这种繁琐方法,谁就找到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而成功,往往属于那种善于在细节生活中捕捉商机的有心人。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小时候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那年,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而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没有任何优势。刚开张时,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即使专门搞零售也是相当不顺。因为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砂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多不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是非常琐细的工作,也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做的事情,但正是这种需要花功夫的琐碎的、细节性的工作,使王永庆实现了提高性价比的目的。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送货上门也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了事,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顾客。

王永庆正是把每次送米这件小事做得很细,使他找到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方式,使顾客成了他的忠实客户,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个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别让细节夺走机会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成功来自于机会,机会来自于细节,而细节来自于用心。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

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一直畅销全国上下,为什么?原因在于:在此书中,汪先生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从思想观念出发,到细节造成的差距,忽视细节的代价,由细节的本质到细节的积累。深入浅出,清清楚楚,淋漓尽致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从做人,做事,做管理,到处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

书中一个个的重要事例都深深吸引着读者的心:加加林的一个看似微小的动作——脱鞋穿袜走入飞船,表现了他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成就了太空飞行的第一人;一位优秀的青年却由于一个简历的失误,失去了一个极佳的工作的机会,药厂厂长的一口痰结束了一次外商合作的机会。“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官场如此,职场更是如此,细节既能为你的形象增辉添彩,也能使你被动受损,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因细节而坏了大事,也许你不服气,感到委屈,但你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唯有检点自身的言行。

比如,求职时若不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就有可能会让你错失就业的良机,降低你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也有可能会在细节上被贬值。

陈平是一所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晨,他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陈平只得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材料一起匆匆塞进背包带了过去。在招聘现场,陈平看中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轮到陈平时,招聘人员问了陈平三个问题后,微笑着向他索要简历。而他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恭敬地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皱了皱眉头,还是收下了。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几天后的面试,陈平表现非常积极,无论是现场操作,还是为虚拟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赢得了面试负责人的好评。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很出色的一位。”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录用回复。他忍不住打电话询问情况。招聘人员沉默了一会,很遗憾地对他说:“很遗憾您没有被我公司聘用。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还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无法管理好一个部门的。”

由此可见,陈平求职失败不是因为他知识能力不济、面试表现不佳,而是因为在细节上出了差错,的确十分可惜。在求职面试中,招聘方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不仅看你的专业素质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你的言谈、举止包括不经意间表现出的细节,他们都尽收眼底。尽管很多细节毫不起眼,但你的能力却往往会因这些细节而被提升或是降低。仅仅因为一份弄皱的简历而导致求职失败,陈平想必觉得窝囊,但对他以及其他求职者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