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经济学故事和道理 > 070 分蛋糕的学问(第1页)

070 分蛋糕的学问(第1页)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8份,分给8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分成;而有些应聘者却感到此题实际很简单:把切成的8份蛋糕先拿出7份分给7人,剩下的1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8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而易见了。

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在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一个总收益应该怎样分配,这个总收益就是一块大“蛋糕”。

这块大“蛋糕”如何分配呢?我们知道最可能实现一半对一半的公平分配的方案,是让一方把蛋糕切成两份,而让另一方先挑选。在这种制度设置之下,因为如果切得不公平,得益的必定是先挑选的一方。所以负责切蛋糕的一方就得把蛋糕切得公平。

但是,这个方案极有可能是无法保证公平的,因为人们容易想像切蛋糕的一方技术不老到,不小心切得不一样大的机会很大,从而不切蛋糕的一方得到比较大的那部分的机会很大。按照这样的想像,谁都不愿意做切蛋糕的一方。不过,这种因为切蛋糕的技术不老到而可能被对方占了的便宜,分量相对很小。所以,虽然双方都希望对方切,自己先挑,但是真正僵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因为僵持时间的损失很快就会比坚持不切而挑可能得到的好处大。也就是说,僵持的结果会得不偿失。

在现实生活中,收益缩水的方式非常复杂,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速度。很可能你讨价还价如何分割的是一个冰淇淋蛋糕,在争吵怎么分配的同时,蛋糕正在融化。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桌子上放了一个冰淇淋蛋糕;小娟向小明提议应该如此这般分配。假如小明同意,他们就会按照成立的契约分享这个蛋糕;假如小明不同意,蛋糕将完全融化,谁也得不到。

现在,小娟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她使小明面临有所收获和一无所获的选择。即便她提出自己独吞整个蛋糕,只让小明在她吃完之后舔一舔切蛋糕的餐刀,小明的选择也只能是接受只舔一舔,否则他什么也得不到。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之下,小明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

现实中的讨价还价不也如此吗?例如,在大多数零售店里,卖方会标出价钱,买方的唯一选择就是要么接受这个价格,要么到别的店里碰运气。这是一个简单的“接受或者拒绝(放弃)”的规则。而在工资谈判的例子中,情况稍微好一点,工会首先提出一个价码,接着公司决定是不是接受。假如公司不接受,可以提出一个反建议,或者等待工会调整自己要求的价码。双方相继行动的次序,有些时候是由法律或者习俗决定,有些时候这一次序本身也会具有战略意义。

谈判博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谈判越拉越长,谈判以分割的“蛋糕”就会开始缩水。不过,这时各方仍然可能不愿意妥协,暗自希望只要谈成一个对自己更加有利的结果,其好处将超过谈判的代价。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就描述了极端的情形:围绕贾恩迪斯山庄展开的争执变得没完没了,以至于最后整个山庄不得不卖掉,用于支付律师们的费用,而争执的双方由于各不相让什么也没有得到。

按照同样的思路,假如不能达成工资协定就会引发罢工,那么公司将会失去利润,工人将会失去工作,也是两败俱伤。同样,假如各国陷入一轮旷日持久的贸易自由化谈判,他们就会在争吵收益分配的时候赔上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这些例子的共同启示在于,参与谈判的所有各方应该都愿意尽快达成一项协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