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谁都有求人办事的时候,可能否攻获被求者的内心,使别人从心里愿意帮助你,是你求人办事的关键。要攻获被求者的心,要学会在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和物质需求,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同时要学会交流情感,拉拢彼此之间的距唤起对方的同情心,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办事顺利。
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求人办事,如果能感动别人来帮助你,这是最好的办法。但要感动别人,就得从他们的需要入手。想要一个人帮你做任何事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愿。同时,还必须记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偏爱。只要你认真探索对方的真正意向,特别是与你的计划有关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对付他。
你首先应当将自己的计划去适应别人的需要,然后你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比如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你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使对方产生优越感。
此外,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你,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你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有一位年轻人是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年轻人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一位大矿主求职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原来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年轻人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大矿主很不礼貌地对年轻人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沦。我可不需要什么丈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年轻人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大矿主表示同意。于是年轻人对大矿王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弗菜堡大学并没有学到什么,那5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昆过来一样。”想不到大矿主听了却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米上班吧。”就这样,年轻人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时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否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话:“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白已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白吹白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在办事过程中,你要努力做到这点——先在心理上满足对方,这样事情就会变得简单、顺利多了。
掌握送礼的学问
社交往来,免不得来来送送,少不得迎来送往。会送者,不仅送得必要,而且送得恰到好处;不会送者,不仅不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中国传统习俗中,人际来往中互送礼物的做法,至今仍被公认和保留着。求人办事,有时确实要送人礼物。在送礼之前,先弄清以下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送”要选准对象
送礼的对象是个大问题。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并非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无益的。
送礼要送给关键人物,送出的礼物不能太过零散了,这样分量显得很轻,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这还不算,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心机泄漏,对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在送礼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作用,查问好谁对这件事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
(2)“送”要投其所好
确定了送礼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送什么好。这里的所谓“好”是以对方的喜好为标准。所以,送礼之前要根据对方的日常生活偏好分析他到底喜欢什么礼物。比方说,有的喜欢喝酒;有的爱好吸烟;有的很高雅,他们对古董、字画、典籍感兴趣;还有的干脆就只是喜欢钱,真是人心方圆,各有千秋。对方爱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要知道,只有给对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欢的礼物,他才会动心和动情的。对方只要动了心和动了情,就会拿出精力为你办事。
(3)“送”应轻重适宜
给人送礼送多少主要根据三个方面来划定:
→根据所要办的事情的分量轻重,视利益大小来确定给对方送多少礼合适。事情较大,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密切,就应该多送一些;如果事情不关大体,就可以少送一些。
略根据对方费劲和费周折以及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小来确定礼物轻重。如果事情难办,或者对方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大,那么要送的礼物就应该偏重一些,否则便可以少一些。
→根据当时社会送礼的惯例确定礼物价值的水平。一般而言,礼物这东西送多送少,一方面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些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所以,礼物的轻重、多少要恰到好处,既要达到办事的目的,又要有所节省,不致得不偿失。
(4)“送”要选准时机
送礼要讲究时间,讲究地点,讲究场合,这样对方才可能接受。很多人送礼喜欢在晚上送到对方家里,其实这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晚上时间,对方可能不在家中,送去了礼物却未见到“真人”,未免有些遗憾。或者对方在家,却另有外人夜间串门,带着礼物进去未免有些尴尬。
因为这种时候带礼物进屋,既无外人打扰,又能把要找的人堵在家中,便于见面,便于说话。另外,有些礼物也可以在办公室送过去,如一些文化商品。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场合可以送礼,比如在酒店请酒时也可以当场送些烟酒让对方带回去,所以,送礼场合是可以随机应变的。
①雪中送炭
常言说得好,“情愿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意思是说,当别人处于困境当中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不啻于冰雪天给饥寒交迫的人送去一篓炭,及时而又必需,会使受礼人终身难忘。而如果别人什么都不缺,你送的东西就不会显得有价值了。
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你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他面前,给他以帮助和鼓励,不仅会获得朋友的感情,也会树立起你重情义的良好形象。
②不要给人迟到的祝福
碰到佳节喜庆之时,带上一些礼物,及时向亲朋好友表示祝贺,对增加亲情、友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要注意,不要给人“迟到的祝福”,这是送礼一大忌。事后送礼,会造成对方心里不快,“当时你干嘛去了?”这时你的礼品再重,也不容易获取对方的好感。
③趁对方在家时送礼
送礼时最好选择对方在家的时候。送礼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增进友谊,双方面对面地交谈更能加深感情,礼物只是辅助品而已。或者是求人办事,更需要主人在家时向对方表达你的意图,如果你是通过他的家人向他转达你的意思,不如当面陈述给人印象深刻。
因此,不要托旁人转送礼物,因为这样不礼貌,此外,有些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接受礼品。
④忌当着外人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