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们的心灵史—叶橹对话录 > 我们的心灵史代后记(第2页)

我们的心灵史代后记(第2页)

那天,我从乡下回来,2022年的第二天,新年刚到,我们约好了一起陪叶老乐一乐、喝几杯。有“小红”有酒,对于过年后就八十七岁的叶老,就是诗、就是少年了。

席间,朋友们又拿“小红”开我玩笑。叶老笑说,小南的“小红”应该不是实指,更多的是诗的“虚构”和“意象”,就是古人诗词里,也常这样,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另有“指代”。

我连忙回应叶老,就是嘛,还是叶老懂诗。

其实,这也是我面对现实和诗情的“自我解嘲”“理屈词穷”

罢了,是我的“止咳”“止痛”罢了,否则,何以诗?何以酒?

何以对“小红”?

首先感谢叶老!认识叶老这么多年,没有想到近一年多来能有幸“陪伴”叶老,实际也是叶老“陪我”“督促我”的,诗之旅,学之旅。

感谢庄晓明的提议、建议!感谢他的信任和不断“催促”,才有我开始的“叶橹访谈”,才有了现在的《叶橹对话录》。

感谢孙德喜的热心支持!感谢他帮助我将叶老口述录音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字,便于我编辑选用;感谢他经常的指正、帮我校阅初稿。

特别感谢好友、扬州作家刘春阳!感谢他提供曾经采访叶老、走访叶老的故乡、下放地方的情景、细节,启发了我的创作思路;感谢他细心地读我的初稿,提出意见并一再鼓励我完成书稿(在他于大山里支教时,在山里的夜晚和家乡的夜晚之间,我们谈起“心灵史”,常常一聊就一两个小时)。

感谢书中提到的“月光”(王敏裕)!在这期间不止一次和我陪叶老,并为我一次次地打印稿子,便于我征求意见和修改。

有朋友说,你不必感谢,不必都提到我们。我说当然得感谢!感谢你们恰好在我陪叶老的这段时间,也不时地“陪”我;还有“君心如玉”(肖腊梅)以她的热心诗心和专业的精神帮我反复校对这十几万字的稿子。

还有好多感谢不一一,感谢在我不时分享叶老访谈时,所有关注、鼓励的师友、朋友们!

没有你们,这个书稿我根本无法坚持写下来,无力完成。

“离大路远了,离人群远了”,感谢还有你们,离我很近!

天,终于凉爽了

午睡醒来

室内,安静得像一封远方来信

我打开一本书

一本从我尊敬的

一位老诗人的案头带回来的书

如同打开

一半是桃花,还有一半也是桃花

———

这里的“一位老诗人”即叶老。从叶老那儿带回来的书即著名诗人、诗评家霍俊明的《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修订版)。

这本书只能就此打住了,“叙述人的一生确切地说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你就是为它花费二十年时间,也还有可能发现的东西。你就是写出十卷书,也会有补篇”(迪迪埃·埃里蓬《米歇尔·福柯传》)。这也许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遗憾,但是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期待着更多人能尽早读到这本书!(霍俊明《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原版后记)迟钝如我的薄薄“心灵史”当然不能和霍俊明的厚重相比,但这段话可以拿来安慰我,再说,将来也许还有“补篇”的可能呢!

我视这个书稿还是“未完成稿”,书中也不免浅显错漏之处。

这里还要说的是,我的“叶橹对话录”中的叶老只是我读到的叶老,我眼中的叶老,我看到的叶老;更多是带有我个人印记的“人间的叶橹”,不是诗史、诗论的全面的叶橹。这里,也期待有更好、更全面的“诗歌的叶橹”问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