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腾算了算,七只就是四十多块。
这可比一个社员一个月的工分值钱多了。
"成!"
老周走后,村长找上门来。
"一腾啊,"村长搓着手,”听说你养兔子?这买卖不错啊!"
"是啊,不过得注意政策。"
"对对对,"村长说,”咱们村正愁集体经济没项目呢。这事要是成了,可是好典型!"
王一腾心里一动。
有村里撑腰,这事就好办了。
"村长,要不这样。。。"他把想法说了。
"好!"村长一拍大腿,”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去公社给你批的。就说是社队企业!"
转眼又是半个月。
小兔子长得肥肥胖胖的,都快赶上家兔了。
村里人看着王一腾的眼神也变了。
"这小子有出息啊,懂得跟着党的政策走。"
"可不是,听说一窝兔子能换六斤粮票呢。"
"早知道俺家闺女就许给他了,看看,这才是正经人家。"
王一腾不理会这些闲话。
这年头,背后议论的多,真帮忙得少。
他正琢磨着扩大规模。
"得再弄几只种兔,趁着政策好。"
正想着,张小虎跑来报信。
"大腾哥,不好了!那伙外村人又来了!"
"咋了?"
"他们说要参观咱这社队企业,还带着公社的干部!"
王一腾脸色一沉。
这帮人,安的什么心?
"走,看看去。"
他摸了摸怀里的枪。
这养殖的买卖,可不能让人搅黄了。
就是不知道,公社的风向又变了没有。
公社的人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大清早就来了。
后座还带着个红袖章的民兵。
王一腾心里打鼓。
这阵仗,可不像是来参观的。
不过检查完养殖场,那干部的脸色可就不一样了。
"这个好,这个好啊!“干部搓着手,”咱们公社正愁拿不出好典型呢!"
"是啊,"村长也赶紧附和,”这可是正经的社队企业。"
外村几个打猎的脸都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