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万兵马守城,就是一群绵羊站在城头,明军也要花费一天才能宰杀干净吧?”
“一天时间,考城的兵马足以支援睢州,你的担忧未必多虑了。”
博洛那张狂傲的脸上,充满自信的驳斥了图赖的反对意见。
拓城涡水北岸。
从睢州汇入淮河的涡水两岸,延绵数百里,在拓城境内的涡水两岸,长着茂密的芦苇荡。
长势喜人的芦苇,高达两三米,人马引入其中,若不是深入靠近,基本很难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人马。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韩烈在孙思克的率领的三千亲卫铁骑,于九月二十九日傍晚,与前两天抵达这片芦苇荡的万骑军各营人马悄然汇合。
万骑军一万二千士卒,全军简直是一人三马,另外有五千辅兵。
但这样的急行军设伏,五千辅兵带着一万二千匹战马,并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在了亳州城内。
同样,韩烈的亲卫铁骑,也是一人三马,辅兵更是达到两千人。
不过这支辅兵,隶属亲卫后营,这会则随大部队留在了夏邑。
“大将军,此处叫杨树沟乡,也是睢阳和睢州前往鹿邑大的必经之路。”
“只要敌军援军前来,必然要从杨树沟乡经过。”
“与我们联系的南镇抚司校尉,已经潜伏在杨树沟乡,只要敌军一到,我们就能够接到消息。”
“从这里上下三十里区域,只有前面那座石拱桥,能够通行大部队,咱们只要在此隐伏下来,敌人就休想绕过咱们。”
见到韩烈率军到来的崔定国,陈德上前行礼的同时,指着不远处的涡河上的石桥,介绍了一下当前情况。
“此地空旷,但却有这片芦苇荡作为藏身之所,倒是一个设伏的绝佳之地。”
韩烈颔首点头表示认可,事实上两年前,他就来过这个地方。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徐州就做出让万骑军,前往此地设伏的决定。
归德府下辖的永城,夏邑,睢阳,宁陵,鹿邑各县,以及睢州他在两年前,都实地考察过。
这既是韩烈的习惯,也是出于一个统帅,熟悉地理条件,以备不需之需的谨慎。
归德府附郭在前朝叫睢阳,明朝实际已经改为商丘县,但睢阳之名,却经久不衰。
“荩臣,安排人去一趟鹿邑,了解一下夏邑的战况。”
在涡河北岸的芦苇荡内隐伏下来后,韩烈立即叫来孙思克,让他派人前往鹿邑了解战况。
虽然韩烈现在不确定,归德府的清军,究竟会从睢阳,还是睢州派出援军。
但他相信只要忠贞军攻打鹿邑越激烈,鹿邑守军势必求援越急。
只要接到求援,博洛肯定要派出援军,哪怕是接应鹿邑的兵马撤回去,也多少要派出一支援兵。
鹿邑毕竟有两万守军,博洛不可能不管他们的生死。
而现在睢阳和睢州清军兵力不算少,但现在他派出神机军和亲卫营除了夏邑,睢阳必然会感受到威胁。
哪怕派出的兵马,就不会太多。
韩烈的预测是一万到两万人,这也是他派出万骑军,并亲率亲卫铁骑设伏的原因。
无论是一万援军,还是两万援军,只要进入这片广袤的平原伏击圈内。
万骑军和亲卫铁骑,两军加起来一万五千骑兵,足以歼灭来援之敌。
十月初一日,已经进入深秋的清晨,在芦苇荡内隐伏多日的兵马,虽然风餐露宿,但却并没有遭多少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