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义趁热打铁,“陛下,我在西洋多年,山川水文、风土人情皆记在脑中,面见郑大人时,曾献上《西洋海图》。我敢打赌,我的《西洋海图》每一处都可能与郑大人的航海图相吻合!”
朱棣依然没有说话。
郑和向他详细汇报过相关情况,他虽然知道陈祖义在西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名声太差,而且杀害使者的行为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所以,他并不打算留陈祖义一条性命。
“不要说了!”
“陛下!西洋一带,不论您要寻谁,我都能替您找到!陛下当真不考虑?”
陈祖义情绪高昂,言语之中透露着真挚。
他明白,只要说到这里,朱棣一定会考虑派他去寻找朱允炆。
这样一来,他们三个人的性命,也就保住了。
但一旁的牛二已泣不成声,“将军为保我二人性命,屈辱至此,我等心有不甘呐!”
使者们和百官,一同将目光集中在朱棣身上。
他们看得出来,朱棣陷入了沉思。
朱棣在思考,如果派陈祖义去西洋寻找朱允炆,是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允炆和陈祖义,孰轻孰重,那是不言而喻的。
看到朱棣迟迟不语,陈祖义的仇家坐不住了。
“陛下,不能被陈祖义的话蒙蔽呀!”旧港国使者丘彦成上前,“此人生性卑劣,毫无信用可言,断不可因为他一面之词,放虎归山呐!”
这一句话,一下敲醒了朱棣。
“陛下,微臣与陈祖义打交道多年,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您今天若是放了他,日后他定将成为西洋诸国,乃至大明的心腹大患呀!”
占城国使者德华达曼也上前一步,“陛下,陈祖义今天能杀了古里国使者,明天就能杀了我们呀!到时候,还有谁敢来大明朝贡呢!望陛下三思呀!”
被陈祖义抢过的使者们,这时也都站了出来,齐声高呼:“望陛下三思!”
陈祖义傻了,他本以为自己的话足够有说服力。
但奈何前身造孽太多,今天这种关键的节骨眼上,报应来了。
而且,施进卿给他的栽赃是致命的,此时的他怎么都洗不清。
朱棣没有立即下结论。
他问郑和:“陈祖义对于西洋,真的了若指掌?”
郑和回:“回禀陛下,陈祖义能作出《西洋海图》,能证明他对西洋情况的掌握远在我之上。”
朱棣又问姚广孝:“大师,您觉得该如何处置陈祖义呢?”
姚广孝回:“陛下,臣只知道要顺应天道,天若要他死,那他必死,天若要他活,谁都杀不了他。”
姚广孝回答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朱棣若有所思。
他能登上帝位,不靠民心,靠的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