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
又是一个礼拜天。
上午,许父许母已经做完了豆腐,在屋里喝茶休息。
而许大茂没什么事做,就从屋里搬了张躺椅,放到院子的阴凉处,然后就躺到上面悠闲地晃着想起了心事。
距离娄晓娥她们离京已经过去了十多天。
家里一下子少了四个人,不止许父许母他们不习惯,许大茂更是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听不到双胞胎日常逗嘴的声音,小院都冷清了许多。
更别说晚上了,自打娄晓娥嫁进来二十年,夫妻俩从来就没分开过,每天都已经习惯睡前两人说些家常,说说孩子们的事情再入睡。
现在冷不丁的一人独占这一整张床,他竟然开始失眠了。
前两天娄晓娥打电话回来,他说起这件事,把娄晓娥给乐得不行。
这个没良心的,她现在天天带着孩子们在香江那个花花世界长见识,每天都过得充实得很。听她说,白天出去玩都太累了,回来后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把电话这端的许大茂给嫉妒得不行。
当然了,这十多天的时间娄晓娥也不全是在玩,她也做了不少的正事。
前两天,在娄氏公司律师的见证下,娄母已经将娄氏地产5的股份,以及她餐饮集团的16的股份全都转到了娄晓娥的名下。
还有,之前说的那两间店面娄晓娥也去看过了,其实她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不过,娄母很看好,她去看了,那边的人流量也确实不错,周边的商铺租金也都不低,在和许大茂商量之后,也算是暂时定下了,只等过些天交钱办过户手续。
许大茂是这样想的,现在才80年代初,只要有钱,买什么都是赚的,即使自己不用,以后留给孩子,那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而商铺的维护,平时收来的租金那是足够用了,估计还能有不少的剩余。
买商铺跑赢通胀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虽说他对香江的地产行情不是特别了解,但前世的时候,总听说有什么铺王的,动辄一家铺子几千万上亿,这他是不敢想,不过,到了新世纪,这些铺子涨个二三十倍,一间铺子值个几百万,他还是敢想的,就这样,他也能满足了。
人要知足,娄家这笔钱,可以说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他跟娄晓娥商量好了,全都不拿来用,而是用来投资,也就是拿来钱生钱,尽量给几个孩子攒出点家底来。
现在一小半用来买铺子了,还有一大半,娄晓娥算了下,还有整整80万的香江币,他们说好了,这些钱全都打算投到京城这边来。
因为就连娄父他们那些积年的生意人,都把眼光瞄向了国内。
他们这些本就在京城的人,怎么可以放过这个机会呢。
至于投资项目,他们还没想好,不过,夫妻俩也没有什么野心,没打算投资什么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项目。
他们就打算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入手。
当然,住这一方面肯定不行,国内现在还没有所谓的地产行业,行那一块儿也是够呛,不过衣和食两方面倒是完全可以。
尤其是食这一块儿,他们已经算是京城的先驱了,个体执照都是003号的。
于是,他们就商量着,看是不是能开一家真正上规模的饭店。
这一点娄母很是赞成,对许家的小饭馆,她见识过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她就是觉得规模太小了,这么小打小闹着没什么意思,来钱也太慢。
所以,只要有机会,娄母就给女儿说,让他们也要解放思想,搞一间大点的饭店,如果他们怕投资太大自己没经验,娄母的意思是,她可以跟女儿女婿合作。
另外,对于衣这一块儿,娄晓娥也很有兴趣。
70年代末之前,满大街都是单调的灰绿蓝,改开之后,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也更敢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