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伯,您应该劝陛下降旨,修建直道,可以让这些刑徒们去办!以此服刑赎罪,有功者更可减刑!不是更好?”
嬴政听罢,脸上的欣慰之色愈发浓郁。秦小子真是目光独到啊!这个办法都能想到!……张珹和徐桂护送秦风回到了木工作坊。南宫衍则从云阳宫工地将英布带了回去。另一边。嬴政在郎中令蒙毅的暗中保护下,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咸阳宫。兴乐宫,鸿台。嬴政慢步走在大殿的御阶上。伸着懒腰,嬴政端正身躯在玉案后坐好。嬴政虽然身心疲累,但是今日的奏章还未完全批阅完毕,嬴政绝不会休息。一瞥眼,嬴政的余光恰好看见了那卷写给秦风的诏书。嗯?不对!有人动了朕的御案!“赵高!”
嬴政一声怒吼,赵高立马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老奴见过陛下!”
嬴政脸一扳,嗓音低沉,“今日谁动了朕的御案了?”
赵高支支吾吾地说道:“回陛下,老奴不,不知,但是鸿台的寺人说过,今日子昭少公子来过。”
嬴政眉头一皱,拂袖道:“知道了,下去吧。”
“老奴遵命,老奴告退。”
赵高正要躬身退着碎步离去。突然嬴政又高声喝止住,说道:“站下!”
“陛,陛下有何吩咐……”“赵高,你现在传朕的旨意,召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去力来见朕!”
“老奴遵命。”
眼下正是始皇帝三十五年。大秦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但太尉一职是大秦最高的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执掌天下军政,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因其权势过重,大秦始终并未委任太尉,只设左右丞相和御史大夫。……一炷香的时辰后。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去力三人快步走上了鸿台。“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嬴政一拂袖,“都起来吧。召你们来,朕是有事要与你们商议。“上郡蒙恬的奏请,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
李斯、冯去疾和冯去力低垂着脑袋,等候着嬴政的吩咐。嬴政沉声说道:“朕决定准奏,直道一事,关乎北方匈奴之祸,朕非修不可!“此事,有人帮朕想了一个法子,你们听听。”
嬴政简明扼要地将秦风的建议叙述了一遍。将关东的六国贵族、地方豪杰和乡绅豪强们迁移到关中,无爵位者须服徭役……下旨允许用钱两充抵徭役……所收钱两,用于补贴参与直道修建的民夫……李斯、冯去疾和冯去力三人听罢,脸色顿时怪异起来。嬴政所说的几条对策,明白晓畅,严丝合缝,就连修建直道可能遇到的民怨都提前考虑到了。冯去疾却有些不明之处,当即对袖上奏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迁移六国贵族和地方乡绅豪杰一事,应当从长计议,操之过急,恐会引起变故啊!”
嬴政一听,眼神变得有些冷峻。冯去疾侃侃而谈,并未发觉,唯有精明的左丞相李斯,刚好将嬴政微末的表情变化,全都看在了眼里。“启奏陛下,臣以为,冯丞相所言有些畏首畏尾,臣倒觉得,迁移关东贵族之法,大刀阔斧,收效必然甚重!”
李斯接着义正词严地说道:“陛下,此策不仅可以瓦解六国贵族之隐患,而且可借此开源,同时用来补贴参与直道修建的民夫……“只要讲究火候、点到为止、循序渐进,则六国贵族之患可除,工程财政之难可解,黔首民夫之怨可化!真可谓一举三得啊!陛下!”
嬴政听着李斯的谏言,不由地点了点头。一旁的冯去疾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李斯……一脸的媚相!除了会阿谀奉承皇帝,你还会什么?李斯一瞥眼,正好看见了冯去疾正朝自己投来嫉恨的目光。微微一笑,李斯接着说道:“陛下,请恕臣斗胆,敢问陛下,这对策,是由何人所出?”
嬴政和善一笑,沉声道:“哈哈哈哈,不是旁人,正是朕的孙儿。”
孙,孙儿?嬴子昭?李斯一听,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住了。因为李斯认为嬴政口中的孙儿,年龄合适的,只能有一个人,那就是嬴子昭。可嬴子昭是右丞相冯去疾的女儿冯沅,和扶苏所生,朝中支持的派系上,自然是属于冯家一脉。李斯一想到,自己的女儿李容琇只为扶苏生了个女儿娥琴公主……李斯的面色骤然变得冷淡,不再多言。而冯去疾和冯去力一听,则立马相视而笑。“子昭聪颖伶俐,人尽皆知,此皆是托陛下之天福!乃陛下教导有方也!”
冯去力也奉承道:“子昭少公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治国之策,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有为之君啊!”
嬴政闻声,虎眉逐渐皱起,反问道:“冯丞相、冯御史,朕的孙儿,只有子昭一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