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化学全国初赛是决定我最终省级奖项的一场比赛,也是我的最后一次竞赛了,既然不走保送的路,我的目标也仅仅是省级一等奖,并不需要拿到保送名额,但是这也并不容易,我也从没有拿到过省级的一等奖。不过我相信经过了这么多锻炼之后,我已经有了制定目标并且完成目标的决心和毅力。从决定出国开始,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我的每一个目标最终都顺利地完成了,所以我相信这个也不例外。8月及9月,除了参加哈佛领袖峰会及新东方Workshop培训以外,我丢下了一切其他的事情,全心投入准备化学全国初赛,每天在学校也和其他的准备竞赛的同学一起,请假停课,整天集中地由教授辅导化学,常常上到晚上*点钟。我还记得那段时间最惨的是在去北京上Workshop的路上,我坐的是晚上9点的火车,在颠簸的车上我也会看化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充满激情。考前的一星期,老师们也不辅导了,放我们自己在家里看书。这次比赛,对其他同学来说是决定他们保送的考试,对我来说,是我自己可以完成目标的证据。
最后,我坚持下来了,也成功地拿到了江苏省的一等奖。
电影之三:出国之路
编剧:我
导演:我
演员:我
在我的世界中,出国才是我真正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
选择出国这条路,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看到与熟悉的中国文化不同的文化,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快些长大。从小我就一直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生活,虽然生理上我还是很健康地长大着,可是心理上,我一直是一个需要爸爸妈妈的孩子,我需要脱离爸爸妈妈的帮助,需要自立,需要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男子汉。妈妈总是跟我说,出国的孩子都是在国内读不下去的。但我知道,在我的圈子里,出国的很多同学都是很优秀的,而且他们还比同龄人要成熟,要自立。出国这一路走下来,学到的远远比单纯的知识要多得多。
我出国的流程大概是:
2007年12月考了第一次的TOEFL(分数101);
2008年4月参加小高考;
2008年5月参加化学竞赛江苏初赛(过);
2008年6月参加了SATⅠ考试(分数2280);
2008年7月化学竞赛江苏复赛(过),同时参加第二次TOEFL考试(分数106);
2008年8月参加哈佛领袖峰会,参加北京新东方Workshop;
2008年9月参加化学竞赛全国初赛(省一等奖),同时参加了第三次TOEFL考试(分数108);
2008年10月参加SATⅡ考试(分数2400),同时开始准备申请材料;
2008年11月15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ED申请截止;
2008年12月15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ED录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袁瀚 我的电影(7)
在这期间我也零散地参加了不少义工及志愿者的活动,开始参加这些活动或许有些功利,可是真正参加了一两次之后就发现,帮助别人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价值。
另外,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例如,我的TOEFL由于口语总是无法提高,就考了三次,实际上我报名了四次,但是有一次和竞赛冲突了,于是我就浪费了2000多元钱,所以合理的时间安排很重要;还例如,很多同学在2008年5月份先去完成了SATⅡ的考试,一是因为刚刚学完数理化,还比较熟悉;二是因为可以为10月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SATⅠ的第二次考试。而我当时的想法是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完成SATⅠ,毕竟SATⅠ的复习资料是有限的,只有第一遍才有最高的利用率,而且当时我也需要一次考试来证明自己。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特点来制定自己的流程安排。
一波三折的SAT考试
SATⅠ的考试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习英语本身。
2008年刚开头,看着同学们要不就是过了学科竞赛的复赛,要不就是10月份考过了一次SAT,又考过了TOEFL,在家里准备着第二次战斗,而我却只有12月份一次101的TOEFL分数。我茫然地每天上着课,看着身边一张张空着的课桌,怀疑自己将来能往哪里走。
无论如何,那时的我已经有了出国的想法。于是在2008年的1月份,我去上了SAT的寒假班。当时听SAT就仿佛是在听天书一般,语法还勉强可以接受,而阅读则完全跟不上老师的速度,看不懂单词,更别提做题目了。因为4月份要参加江苏省的小高考,这个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的,于是在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