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群将校离开,苍翠欲滴的青花山,又陷入沉寂。
马来亚战场,西线的闺竟先第二集团军尚在清剿躲进勿沙山里的鬼子及马来溃军,宗行真的第十集团军,已经接过了追击重任,向处在马六甲海峡右岸的中国山与穆达山之间的牛仑镇扑去。
牛仑镇海拔仅有**十米高,但镇左的中国山海拔高达一千米,镇子右上方的穆达山,海拔也在两百米以上,整个镇子便处在前往南方槟城的这片峡谷盆地上,堪称咽喉要道,易守难攻。
要知道,槟城及周边是马来亚华人非常密集的地区,虽然两年前安家军越境作战撤走大量侨民,但依日有数十万华裔滞留原地。有鉴于日军极为残酷地组织土著发起自杀式攻击,安家军总部担心日军也对华人来这一套,因此要求必须尽快拿下槟城,以解除后顾之忧。
战斗在十八日清晨打响,第十集团军第二十八摩步师的师属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步兵炮和迫击炮,一起向牛仑镇发起轰击,一发接一发的炮弹,落在日军依托山势构筑的防御阵地上,大团大团的火焰,在山坡上蒸腾而起,部署在阵地上的机枪和步枪,在炮火的耕耘下,迅速拆成了零……”……占
大批鬼子及马来军,被炸得血肉模糊,锋利的弹片四处横飞,就像一个个活动的绞肉机,把残肢断臂绞成细小的肉末,到处抛撤,鲜血把大地染得一片通红。
这个时候,空二师下辖的第十飞行团的机群刚好光临牛仑镇上方,水平轰炸机扔下密集的炸弹,与俯冲轰炸机一起,对日军部署在镇内的炮兵阵地进行一场惨元人道的屠杀,而可以承受高射机枪zi弹打击的强击机,则喷射狂暴的航空机枪、机炮火力,向镇内出击的日军及马来军猛烈射击,彻底阻断敌人向肃方阵地增援的通道。
在炮火延伸后,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启动,在直升机的掩护下,向日军于镇北的防御工事发起进攻。
这场空地六体式的凌厉攻势,使得日军及马来军措手不及,在近乎变态的火力打击下,根本无力组织起有用的防线,步兵们跟随在坦克和装甲车后,爬上缓坡,越过炸塌的工事,顺利冲进牛仑镇内。
整个进攻一气呵成,从攻击发起到步兵杀进镇子,前后一共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守卫牛仑镇的,是日军一个两千人的守备大队,同时还有马来军一万多人,进入镇子后,短兵相接的巷战迅速展开。
柞为安家军特种部队的缔造者,宗行真中将率领的部队,完全贴上了他的烙印,这一场攻坚战,完全就像是一次教科书似的演练。
步兵以班排为单位,每一个排配属一辆装甲车,柞为火力支撑点,各个打击小组携带道用机枪、自动步枪和火箭筒,还有五。、六。口径迫击炮,对日军及马来军据守的每一栋建筑物进行打击。
一旦发现建筑物内有异常,立即以道用机枪和装甲车压制敌人的火力,火箭筒手靠近后近距离进行打击,摧毁建筑物消灭里面藏着的敌人。
而对于那些躲藏在建筑物后面的敌人官兵们则用迫击炮进行轰击,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呈现一道道完美的弧线,轻松地就可以把自以为很安全的敌人消灭掉。
当进攻中遇到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最轻松、最暴力的打法是呼叫直升机或者强击机,直接用炸弹或者火箭弹消灭这些障碍,如果一时间呼叫不到,则配属到战斗小组的工兵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他们利用炸药在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里开辟出一条通道,巧妙地绕到敌人的背后开枪射击,往往没有什么损失便可以消灭大量敌人。
而配属到打击小组里的阻击手,更是大显神通他们一边跟随小组行动,一边寻找适合的地方,对那些藏得很巧妙的敌人进行精确狙击。
在狙击手的精心“照顾”下,日军及马来军的火力点,一个个哑火,很多露头射击的鬼子,都被狙击手一枪爆头在不少火力点的射击孔后面,竟然没有一个鬼子及伪军士兵敢于靠近机枪,因为机枪旁边躺满了尸体,而且每一个都死状奇惨,痛苦地折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鬼子指挥官无奈之下,又拿起了“猪突”的精神,派出一批批的敢死队,准备近距离消灭安家军的狙击手,但是,要突破打击小组的防御谈何容易,通用机枪与自动步枪编织成严密的火力网,再加上狙击手捡漏,日军突击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哪怕侥幸靠拢,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随后一切都归于沉寂。
在这激烈的战斗中特种大队的官兵们也是大显身手,他们从墙上、屋顶、横梁等地方绕过去,在敌人的侧翼部位抢占制高点和要害部位,随后架起通用机枪,切断敌人的相互联系。
巷战虽然很顺利,但日军的战斗意志也不是盖的,有的地方,刚刚夺取建筑物,就遭到鬼子带着的马来兵的反扑,坚守在刚刚拿下阵地上的安家军官兵,奋力击退敌人的反扑,然后便会同后续部队,义无反顾地继续肃进。
安家军的打击火力,是日军的数倍以上,根本就没有给予敌人实施白刃战的机会,自动步枪、手枪和冲锋枪,就像死神的镰刀,尽情地收割着一切生命。每攻入一座建筑,发现有垂死挣扎的敌人伤兵,除非主动扔下武器举手投降,否则安家军官兵们对准这些家伙的脑袋就是一枪,直接打死,以避免元谓的伤亡。
自三七年后,随着日军在印度洋及亚太地区频频取得胜利,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鼓舞的鬼子,便很少出现投降的情况了,一般都是死战到底,受到武士道精神熏陶的鬼子在得到战争锻炼后,意志日见坚韧,绝对不是英美等白种人能够理解的!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战斗在下午三点二十分结束,牛仑镇内的敌人基本被肃清,少数溃兵向着南面的美农镇逃跑,而在他们身后,“隆隆”的坦克和装甲车大部队,顺着铁路侧的公路,向着南方快速挺进。
此次牛仑之战,第十集团军只出动了张风云少将的第二十八摩步师实施攻坚,在战斗进行中,冯嘉琪上校统率的第二十九装甲师已经运动到位,战斗一结束,装甲师立冲穿过镇子,继续向南发起追击。
而在第二十九装甲师后面,段晋寒上校的第三十摩步师已经跟上。三个主力师你追我赶,根本不给日军以喘息之机,至二十日中午,第十集团军已经全部渡过穆达河,兵临槟榔屿海峡以东的北海镇。
而在此前一天的下午,安家军空军伞兵那队,对槟榔屿实施伞降,经过激烈的战斗,消灭岛上的六百多名月军以两千多马来军,稳定了这一南洋华埠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再无可能撤向槟榔屿,利用海峡的优势顽抗,于是只好在二十日下午主动由北海镇退向大山脚镇,依托镇子东北方向海拔四百多米高的山地,构筑防御工事。
第一八四七章 各打各的
“轰轰浓重如乌云的硝烟,在帕特凯山中部横亘在古茶马山道前进方向的山头上翻滚升腾,一枚枚105mm山地榴弹炮炮弹和107mm火箭弹,若流星一般落到日军精心构筑的战线上。
惊天动地、延绵不绝的炮声,将群山与大地震得瑟瑟发抖。
距离敌人阵地只有两公里的一处山间谷地,数以千计的第四山地师官兵坐在一块块石头上,只等一声令下就顺着两翼的山道冲出去,以最快速度攀援呈四十度的陡坡,向敌人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日军依托呈“人”字型的两座大山,在十多公里的山间构筑了三道防线,牢牢地卡死了大军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