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有一种梅子做的饼,入江在李东功家吃过,非常合胃口。放眼望去,这家店的货架上也有一些。
喉咙渴了,他想吃梅子饼。
他走进店时,胡子稀疏的男人瞬间表情僵硬了起来。
来这里以前,虽曾被老地主一行误认是中国人,要求出示良民证。其实很容易就能辨识出入江是日本人,不仅从脸和服装,就是走路的方式和气质也能得知。
胡子稀疏的男人似乎一眼就察觉入江是日本人。这种店铺,突然光顾的客人一定很多,而那男人的紧张显然来自没看惯的人。
入江买了梅子饼,坐在最旁边的长条椅上吃了起来。
这时,来了五六个精力充沛的人。其中有人肩扛扁担,担子里是这一带喂猪用的豆饼饲料。
“嘿,老板,让我们歇会儿吧。”
向屋里喊了一声,他们一个个坐到入江对面的长条椅上。
开始在高声说些什么,是一种入江连一半也听不懂的方言。
好不容易才弄清楚,原来是在谈论有关豆饼的行情。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蓝色中山服的男人路过。原本毫不客气放声说话的一伙人,登时安静了下来。入江感受到那沉默怀有敌意。
男人个儿挺高,长脸上的眼睛很犀利,微驼的背可能是因为经常窥探什么而造成的。
“老板,还有那种馒头吗?”
男人操着一口连入江都听得懂的普通话问道。
“啊,没有啦。今天明天都为了点朱用的供品忙得很,没法子做其他东西卖。”
胡子稀疏的店老板尽量用接近普通话的语调回答。
“哦。”
那长脸男人声音有些干哑,掉头走了。
谈论豆饼行情的那伙人,目送那男人背影离去后,开始悄悄地在议论什么。
——谢世育。
在偶尔重复的话语里,听得见类似这个人名。
哦,是那男人……
入江顿悟,知道了同是中国人也有被视为异类的人。
他把吃剩的梅子饼放进口袋,站了起来。走在街上,感觉到背后有齐刷刷的视线射过来。
第二天,入江到玉岭,选了三十厘米的小摩崖佛素描。带了卷尺,以同样尺寸画在素描簿上。
那天不用铅笔,用的是从李家借来的砚台与笔墨,选择以毛笔描绘。雕刻摩崖佛的人一定是先用毛笔在岩石上画草稿,然后再用凿子凿刻。为了要体验那些人的心情,入江决定也这么做。但是,只从形式下功夫,仍无法把握当时人们的心情。
回到家,李东功夫人已煮好饭菜,但主人和侄女都不在。
“忙着做点朱的各种安排,预备供品、立木架,上了年纪还这么操心。”
说着,李东功夫人笑了。
“真热心。”
入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