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京华烟云曼妮的结局 > 第54部分(第2页)

第54部分(第2页)

1927年5月,冯玉祥所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韩复渠所部第6路军改为第6军,后来韩复渠又担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7月,第二方面军进攻河北,韩复渠率部从洛阳出发,渡过黄河。9月,韩复渠经过鏖战在禹县打败靳部。

10月下旬,张宗昌率部大举进犯豫东,韩复渠率部在兰考、开封间向敌发起猛攻,并大破敌军。11月,韩复渠担任第二集团军中路总指挥,经过艰苦鏖战,再胜直鲁联军。12月份,他又率部配合第一集团军会攻徐州,将直鲁联军主力消灭。

1928年,韩复渠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4月,奉军12个师会攻河南。冯玉祥委任韩复渠担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6月初,韩复渠率部击溃奉军,攻占北京南苑,成为第一支到达的北伐军,可谓战功显赫。

1928年底,韩复渠担任河南省省主席。不久,冯玉祥突然免去了他师长的职务,由此韩复渠和冯玉祥产生了矛盾。如此这般,才出现了次年5月份,韩复渠通电拥将的变局。还有一个因素,冯玉祥在西北军实行的完全是封建家长式的管理。

据说有一次冯玉祥给吉鸿昌打电话训斥,竟要求吉鸿昌跪下。吉鸿昌当着下属的面果然跪下,以示衷心。仅这一点引起很多西北将领的反感,冯玉祥把属下完全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不尊重人的做法,也是众将领最后离他而去的原因之一。

现在再说说石友三这条变色龙,其蜕变的速度简直让人始料不及。石友三自幼家境贫寒,后来在好心的幼主资助下,进入长春东关龙王庙小学就读,当时他的老师就是商震。石友三于1908年从军,进入清朝新军第三镇吴佩孚部下,驻扎河北廊坊。后来第三镇兵变,石友三曾流落北平,寻找出路。

1912年,石友三再度从军,转投冯玉祥部下,任其马夫、亲兵。随着冯玉祥不断升迁,石友三曾担任营长。1924年,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便提拔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驻防包头任包头镇守使,成为冯玉祥帐下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石友三担任第六军军长并兼任六师师长。1926年国民军遭到奉系、直系和晋系的围攻,石友三负责对晋系的军事行动,由于晋军战场指挥恰好是老师商震,两军遂达成停战协定。

在国民军全面溃败只时,石友三部队的规模反而扩大了,形成三个师的规模,石友三审时度势、变色龙的伎俩开始体现。1926年3月,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离包头赴苏联考察,石友三在晋军的拉拢下投向阎锡山,编为十四师仍然驻扎包头。

9月中旬,冯玉祥在苏联和国民党的支持下返回国内,决定出兵支持北伐,遂五原誓师组建国民军联军。石友三因投向晋军,闻听此信害怕得要命,遂趁车前往五原赔罪。一见面石友三便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其诚恳的态度足以感动上苍,好像他有多大冤屈似地。

冯玉祥毕竟有大将胸怀,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便上前搀起石友三诚恳说:“过去的事情,一概不谈,过几天我就去包头!”果然几天之后,冯玉祥把总部迁至包头。石友三叛离阎锡山再度投靠冯玉祥,石友三在善变方面开始崭露头角。

当冯玉祥离开包头转战陕西时,曾委任石友三为援陕第五路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副总指挥并兼任第五军军长,冯玉祥令石友三跟进。可是石友三又开始大耍伎俩,迟迟按兵不动。直到奉军万福麟部逼近包头,他才匆匆离开包头。

1928年,国民革命军缩编,石友三部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4师,驻防河南信阳。1929年3月,蒋桂爆发大战,冯玉祥摇摆不定,本着坐山观虎斗的原则,他首先暗中命令石友三进军襄樊支援桂军。哪成想桂军很快就露出了失败的迹象。

石友三和韩复渠投靠蒋介石,促使冯玉祥公开和蒋介石对立,双方开始擦枪走火。冯玉祥电令西北军向河南及河北南部收缩,准备和蒋军作战。同时把平津山东等地全部让给阎锡山,其目的就是向阎锡山示好,希望得到阎锡山的支持,可是冯玉祥再一次遭到阎锡山的算计。

蒋介石顺利的收拾了李宗仁、白崇禧,又接纳了西北军的韩复渠和石友三,军事实力大增。面对冯玉祥的反叛,他其实不并不害怕。可是蒋介石没有想到,军事胜利并不代表高枕无忧,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倒蒋的声音,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声望大受损害。

不管你有千般理由,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愿意看到军阀之间的混战。蒋介石只好收敛一些,但是他玩起了更高的谋略,静观其变,并在口头上大骂冯玉祥对抗中央。其实蒋介石是逼迫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起兵,蒋介石好名正言顺的采用军事手段消灭他们。

要说蒋介石的政治智慧,要远远高于冯玉祥和阎锡山。消灭强大的西北军是蒋介石的首选,他不担心阎锡山布防在平津一线的部队,因为他有一颗重要的棋子,那就是游说张学良率兵出关,可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突然爆发的中东铁路事件,张学良的边防军被苏军打的一败涂地,苏军趁机出兵占领了黑龙江东北部的黑瞎子岛,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东北军突然的变故,直接产生的后果是,在明年的中原大战中,由于东北军遭到重创,张学良开始观望不能及时出兵,因此开战初期,蒋介石处境相当被动,在战场上曾一度被西北军打的狼狈不堪。但是蒋介石期望的东北军还是出关了,顿时胜利的天平发生逆转。

言归正传,冯玉祥面临抉择,他骨子里十分憎恨阎锡山,甚至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是面临危局,他必须作出正确选择,只有联合阎锡山才能成功倒蒋。冯玉祥的打算是,打败了蒋介石,回头再收拾阎锡山,就容易多了。

5月下旬,面对混乱的局面,冯玉祥抛去前嫌,动身前往太原,他要和阎锡山密谋联合倒蒋的事宜。可是阎锡山并不是真想与他合作,真实想法是如何利用他。冯玉祥动身去太原,便进入阎锡山预先设好的圈套。

第九十六章 整编

穆亚平从草原回来不久,便接到阎锡山任命,便接到委任他担任44军军长的电报,命令他整合山西北部及绥远等地的部队,同时独揽绥远及山西北部的军政大权。看样子原有的历史,由于自己的出现,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他无法猜测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是有一点他确信,自己在北方的腾挪,使阎锡山更有信心参与逐鹿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毋庸置疑,穆亚平心知肚明,面对当前的乱局。有关整个局势的成破利害,就目前他自身的能力来说,根本无力干涉也无法干涉国内的政局。原本他想干预阎锡山,使其在中原逐鹿中变得更加强大,这是他当时制定的计划。可是随着自己政治智慧的不断提高,他经过仔细分析,心里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并对自己愚蠢的想法深深自责。

如果助阎锡山强大,那么战争必将旷日持久,杀戮将更加惨烈。拿嘛战争所带来的损失更大更严重。如果那样的话,日本有可能提前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内战的消耗,中国的国力将更加削弱。试想想有了中原大战才有了“九一八”,有了蒋介石重兵围剿红军才导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两者是相铺相成的。

最后穆亚平决定改变计划,不在政治和军事上干预阎锡山的任何事物。或许阎锡山走麦城,对自己更有利,现在这种蝴蝶效应已经显现,自己无形中掌控了山西北部和绥远地区的军政大权,如果顺利,也许阎锡山会给他更大的权力。拿嘛日后他更有信心,在山西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土防御作战,因为对他更加有利的局面出现了。

穆亚平本来不想涉足政治,现在政治光环主动找上门来。军政长官,穆亚平只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