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网游三国之风云 > 第92部分(第2页)

第92部分(第2页)

“这个~!”小村公使头上立刻垂下三条黑线,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你故意装傻充愣也就算了,还竟扯这些没用的干嘛呀?小村寿太郎尴尬的笑了笑说道,“让侯爷见笑了。鄙人可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旅游度假,这次来山东是有要事要和侯爷商议。”无论是以前的陆奥宗光,还是今天的小村寿太郎。都喜欢称呼任超为侯爷。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来是因为在大清侯爵是非常值钱的,是非常尊贵的一个爵位,整个大清王朝能够得到这样爵位的汉人也是屈指可数,由此可见其尊贵性。另外日本人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你既然都封侯了,那自然就是贵族了,既然是贵族那就应该讲究礼仪,不能耍无赖!但是任超的表现最后只能让日本人失望了,这位侯爷可是丝毫没有贵族的觉悟。

“要事?什么要事呀?不妨说来听听,只要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咱们都可以商量吗?”任超一边微笑着说道,一边向小村寿太郎做出一个请喝茶的手势。

小村寿太郎心中忍不住松了口气,看来这个任超也不是那么不好说话了,小村寿太郎不免心中有些激动,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连忙说道,“鄙人此次前来山东拜会侯爷,主要是想和侯爷商议一下双方撤兵之事。”

“撤兵?和约不是已经签了吗?那就一切按和约办。”任超漫不经心的说道。

小村寿太郎闻言心中一阵窃喜,看来这任超虽然有些狂妄无礼,但是也要听清朝皇帝的,皇帝已经签订了和约,那么他也就只能乖乖的撤兵了。“鄙人今天就是想要和侯爷商议一下这撤兵的具体日期。”

“和约上都说了,双方都是从朝鲜和大隅群岛撤兵,只要贵军撤出朝鲜,我军自然会撤出大隅群岛,只是不知道贵军何时撤兵呀?”任超仍然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这个嘛,只要贵军撤出大隅群岛,蝗军自然也会同时撤出朝鲜。”小村寿太郎微笑着说道。

“这撤兵之事,自然是越快越好,和约上说的明明白白,双方同时撤军,那我们就一切以和约为准,我军随时都可以撤退,只是贵军就有些麻烦了,还是那句话只要贵军一撤,我军自然会撤出大隅群岛。”任超微笑着说道。

“侯爷说的是,撤军自然是越快越好,那么就定在十天之后,双方同时撤军,侯爷以为如何?”小村寿太郎试探着问道。

“十天,那好吧!那就以十天为期。”任超随口答应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小村寿太郎高兴的连忙说道。

随后两人又闲聊了一通,小村寿太郎便起身告辞离去了。

看着小村寿太郎离去的背影,任超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冷笑。随后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将只小鬼子用过的茶杯收起来,等到他下次来的时候再接着用。”

ps:万分感谢书友“yebaoyin”投出的宝贵月票!孤狼万分感谢!

第三更!每天更新万字,孤狼真的已经很努力,很辛苦了!各位书友多少给点支持吧!您的一个订阅!一张月票!一张推荐票!亦或者是一个点击,都是对孤狼的支持!孤狼在此提前拜谢各位了!

第237章我正要找你呢!

“大帅,您真打算从大隅群岛撤兵呀?”牛凯旋将那小村寿太郎送出门外之后,转身回到大厅对任超问道。

“撤兵?撤他奶奶个腿!”任超随口骂了一句,站起身来,“走去济南军校看看。”

之前任超曾上奏光绪帝,提出了编练新军等建议,其中便有兴建军校,培养优秀军官这一项,光绪帝批准之后,任超便光明正大的在济南开办了济南陆军军官学校。

由此济南陆军军官学校成为华夏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军校。虽然早在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仿照西洋军事学院在天津开办了天津武备学堂。之后全国各地又先后兴建了几所类似的武备学堂,但是这些学堂只能算做是预备军校而已,何今天的济南军校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共分步、骑、炮、工、辎重5科,计划第一期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五百名学员,其中一半是在山东招收。现在火热的招生工作已经展开,按照计划将于1895年9月初开学,军校的相应设施的建设,也在紧急筹建当中。

除了陆军军校之外,之前设在刘公岛的水师学堂也被任超接收了。任超在此基础之上,将水师学堂扩建为海军军官学校。校址仍设在威海,如今海军学校也在紧急扩建之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在后世人人都懂的道理,任超自然也不会忽视。如今任超便已经开始在山东各地推行西式教育,开设中小学堂,学习先进科技,培养人才。并准备在济南筹备华夏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任超自然不可能一辈子依靠系统,所以这教育也便成了重中之重。开设各类学堂,培养各种人才,便是任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其实这些事情只是任超在山东逐步推行新政的一部分,任超深知要想改变当前国内的情况,使得华夏能够彻底崛起,变法图强,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任超一方面不断的上书光绪帝,向其阐述其变法维新的一些举措,逐步的向光绪帝渗透变法思想。另外一方面却在山东,暗中逐步的推行着新政。当然了此时任超在山东的根基还不是很稳。凡是只能一步步来。

如今任超的新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军事,教育。在经济方面,任超认为,以当前的形势来说,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当时的清朝由于洋务运动,各地也先后筹办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但是这些都是官办企业,先不说其弊病颇多,仅仅靠这些官办企业也无法完成华夏之复兴。因此任超在新政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鼓励民办企业。吸引民间资本兴建实业。当然了此时的大清还是一个农业国,农业这一块自然也不容忽视。但是任超还没有着急到,在这个时候便推行什么土地改革,凡是要一步步来。过犹不及的道理任超还是懂的的。因此在农业方面,任超暂时也只是采取了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一些先进农具,并制定一些奖励农艺等制度。

至于教育方面主要便是上面说的,在各地筹办各类学堂,引进西方的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