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了田,药材他们也会继续种,那点地也占不了什么,这些药草长得快,每年都能收几茬,只要村里的厂子一直在,这些草药就不愁卖不出去。
谁家不想多个进项,只要厂子有需求,他们就会一直种。
林砚池觉得这样并不保险,以前大集体的时候,赵保国还能管着他们,现在自己单干了,又没签合同,万一哪天他们不想再种药材,他跟赵亭松也不能拿刀逼着别人干。
到时候他们在城里热热闹闹的办厂子,村里边的人忽然撂摊子不干,没有原材料,他们找谁哭去。
人心最不可测,要想后方无忧,还是得签订合同,把所有条条框框都写下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只谈人情是没用的。
这不是件小事,光靠个人的力量没法解决,林砚池决定和公社那边的领导谈一谈。
公社还是黄书记做主,林砚池和他熟,在他面前也能说得上话。
新政策出来,黄书记这边也在发愁呢,好多村都习惯了大集体,乍一下让他们自己干都没人愿意。
既然林岗村做出了表率,黄书记决定先让他们试点,等他们村弄出效果后,再让其他村效仿。
至于林砚池说的种药材的事,黄书记也是支持的。
向阳公社下面的村子都没有完全脱贫,种药材能够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增加大家的收入,公社这边肯定要大力扶持。
公社的李鹏专门负责脱贫这块的事,黄书记派他来和林砚池谈。
李鹏是早几年那几批的下乡知青,在乡下待的日子他表现很好,公社这边就给了他一个工农兵名额,推荐了他去了一所农业学校。
李鹏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选择重回向阳公社,他在公社当了名小干事,专门负责给公社社员脱贫的事。
这个工作费力不讨好,还真没那么好干。
也算李鹏运气好,进公社那年就遇到林砚池带领大家搞种植,后来林砚池上大学去了,这事就由他来接手管理。
有林砚池在前面铺垫,脱贫工作比李鹏预料中容易了很多。
林砚池提出的新方案,李鹏是越看越来劲,尤其是他在方案上建议公社成立“药材种植合作社”这事,李鹏觉得可行性非常高。
以前种红花,大头的钱都是村里得了,现在包产到户,直接组织私人种,卖的钱还能自己得,换他他也愿意。
林岗村那边建了厂子的事,公社早就知道了,黄书记一直拿他们当试点,所以也没过多插手。
有厂子,药材就有销路,种植成功了也不愁卖,这事还真行。
林砚池看他有兴趣,也没跟他绕圈子:“具体怎么操作,李干事你看着来,药材成熟后,厂子那边直接向公社收购,只要质量过关,价格方面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林砚池是懒得一个村一个村的去做思想工作了,怎么说服底下的人是这些领导该头疼的,他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个可行性高,又吸引人的方案出来,有足够的利益,不愁这些干部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