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留学全文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如果有能量身定做孩子留学规划,且做事到位(即不仅是帮助办一办留学签证,并只推荐与自己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外国大学)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偿服务,那种想只掏钱不操心型的家长,一定会举双手欢迎。

因为他们太忙了,而且所忙之事与留学、甚至与教育都相距太远。

所以,总想拜托某专业公司或内行人士,把孩子留学的事情搞掂,而他们则只是一个买单者。

这类家长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他们从事的工作越宏观,越习惯于模块式的管理运作方式,即:一个事情从决策,到布置、到签字生效(或签字买单),大体上只有这三步曲。

孩子留学虽是家里的大事,可他们仍不想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如果孩子能基本继承家长这种举重若轻的遗传基因,很具独立性,那么,他们能对家长的这种态度给予理解。

若再有尽心尽责的人帮助设计和打理,则这类家庭孩子的留学规划,可能因自由空间较大,而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水平。执行的过程也会比较愉快。

然而,倘若这类家长摊上一个个性较强、但独立生活能力弱的孩子;

或者,摊上一个心智欠成熟、又娇生惯养的孩子,那么有些风险就算孕育了。

由于这类家庭经济上比较宽裕,在金钱支出上,凡是孩子提出有合理名目的要求,从来是有求必应。

所以,这类家庭的相当一部分孩子,与下面将提到的“家族事业需要型”和“一石双鸟型”家庭的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异国他乡因花钱大手大脚,而格外引起老一代留学生、乃至技术移民们的注目和感叹。

这些孩子为何总能成为媒体关于留学生报道的重点对象?

分析起来,其实也不奇怪:灯红酒绿生活,总比枯燥的复习考试,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既然“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么,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将“穷学生”概念彻底颠覆的小群体,自然被记者或作家们格外青睐。

至于这个小群体的生活,究竟被渲染或放大了多少,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有数。

我们这里要指出的是,一、这个小群体的确很小很小;

二、只要经济供给管道通畅,且有求必应,高消费未必与沉沦和犯罪相联;

三、出事的大多是资金链条断裂,或心理承受能力失控的孩子。

不过,如果做家长的仅比旁人富裕一些,但并没到绝对富裕,即“按需分配”的程度,那最好别盲目把自己划进“钱不是问题”的人群里。

对孩子留学的期望,也别轻易断定自己绝对没有攀比心态。

因为,你很难做到:发现别人孩子总在念书,自己孩子却总想旅游,而自己仍能沉住气,敞开金钱供应。

心态六:家族事业需要型

这类家长在心态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与望子成龙型,以及一厢情愿望子成龙型家长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对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的愿望,远远不及他们要孩子学到真本事的愿望。

这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将来几乎不必经历一个需要社会认可,才能完成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孩子只要能担起家族事业的重任,就一切都有了,一切都够了。

其二,是与花钱保面子型、以及激将型、想只掏钱不操心型的家长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对孩子所学的专业,在出国前,早已明确,而且基本上是不变的(当然,留学的国家与学校,还是可以商量的)。

其三,是作为家长的这一辈人,绝大多数属于多子女家庭。

在决定谁当家族事业掌门接班人的问题上,由于各个小家往往都不甘示弱,所以,家族事业需要型的家长,一般对留学子女在生活上有求必应,但在学习上,却并不放纵。

即人们常说的,“娇生,但不惯养”。

不过,所谓学习,并不光指在校园课堂上的课本学习。

而是包括社交、礼仪、洽谈见习等等全方位的。

我们曾在一条七万多吨级的豪华邮轮上,遇到一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