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有些好奇,对方居然说听过自己?
“我在和《华盛顿日报》的编辑们聊天的时候,偶然提到过您的名字……”
“是吗?”凯瑟琳轻轻的摇了摇手上的红酒,语气不急不慢:“不过我好像和传媒界没什么太大的接触。”
“想必是您太有名了吧?”
凯瑟琳还是轻笑了一下:“我倒是不觉得,相对于你们而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而已……我只谈生意。”
对方是《光。明日报》的人,凯瑟琳觉得,如果通过对方的话,应该是不错的。
至于朱先生嘛……
当凯瑟琳看到那围在对方周围一群的人之后,就选择了放弃。
这宴会虽然是自己搞的,但事实上是联邦政府的意思,自然,这宴会上有不少人了。
或许这些人都以为张先生是那什么报社的人,所以才将对方看做了是间谍一类的人物,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人过来这边。
不过当凯瑟琳来到这里的时候,倒是已经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这里。
“不过可惜,我们不是生意人……我们是记者。”
对方是这样说着的。
张先生不知道凯瑟琳究竟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所以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交流。9v k 。netbsp;这不能怪张先生,因为就张先生知道的事情而言……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互联网很有用,甚至还能够查询到尼克松的生平。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名人,自己搜索一个,就一定有很多的合适的结果,但是就只有这位凯瑟琳。埃德森的搜索结果……几乎是没有的。
这太诡异了。
对方就好像是“隐形人”一样。
在张先生看来,互联网既然连总统也能够搜索到,而且还能找到不少辱骂对方的帖子,那互联网肯定就没有什么禁忌了。
但是搜索这位凯瑟琳。埃德森小姐的时候,却不一样了。
要说如果凯瑟琳不是什么大人物也就罢了……但是这时候,对方为什么又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呢?
而且张先生在参观伊甸的时候也听得很明白。
伊甸这座大厦,恐怕就真的是凯瑟琳的了。
“你好像很疑惑的样子?”凯瑟琳这样问道。
“美国是一个和中国一样的大国,我在这边的确有很多的不解的地方。”
张先生含糊了过去。
“中国以前的确很了不起。”
凯瑟琳曾经也为中国而自豪过,对于这个国家,凯瑟琳也不能说是毫无感情的……
“我们现在正在重新努力,中国必将经历我们伟大的复兴,我们现在正要步入工业时代。”
“你们正在工业时代。”
凯瑟琳这样回应着对方。
张先生愣了一下,然后随机想了想之后,便下了起来。
“是啊,的确是工业时代,但是我们的展不会停止,我们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尽管曾经在存在着失败和挫折,但是毛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o世纪5o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的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到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oo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ooo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oo(1952年的16o)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o。在毛的时代的最后2o年间,而且连三年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做出这个调查的是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凯瑟琳觉得这句话的确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