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宋徽宗要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园林工程“艮岳”,也就是人造假山。假山需要用奇石和珍稀花木来装点,徽宗就在苏、杭设置“应奉局”,由蔡京推荐苏州人朱勔当了局领导,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石。把花石物色好了后,经水路千里迢迢运往京城,十船一组,称作一“纲”。这就是“花石纲”名称的由来。
朱勔这家伙本是个无赖,但是天生就会做官,被蔡京介绍到帝国公务员队伍中之后,无师自通,能搜刮,会打点,为他说好话的人遍布朝中。于是朱勔的官也就越做越大,威震八方。人们甚至把朱勔主持的苏杭应奉局称作“东南小朝廷”,可见朱局长当时是何等霸气!
摊上这样的皇帝活活就是一场灾(2)
“花石纲”运动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到了后来,不光是太湖的石、浙江的竹,还有福建的荔枝、海南的椰果,乃至两广、四川的异花奇果,无不搜求。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连漕运都要让路,漕船和很多商船都被强征。全国上下为了这个,每年都要耗费百万役夫之工。
朱勔这伙人,为了固宠邀功,就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嗅,只要闻听谁家有奇石异木,不惜破屋坏墙、践田毁墓,也要把它弄回来。而且运输费还要由百姓承担,丁夫也从百姓中征调,不管你种田不种田。
当时华亭有一株唐时栽的古树,被朱勔看中。因为枝干太大,没办法通过内河桥梁,他就下令造大船海运,结果遭遇风浪,“舟与人皆没”,大概至今还没打捞上来呢。
这场“艺术至上”运动,直搞得天下骚然,民不聊生!
宋徽宗好不容易逮着个皇位来提高大宋的艺术质量,对奇花异石尤其着迷。灵壁县(今属安徽)有一巨石,上千人都搬不动,以大船运往京师,需拆毁京师的城门方能进入。石头运入城后,徽宗大喜,御笔赐名“卿云万态奇峰”。
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发现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极,不仅赏了夫役每人金碗一只,还封石为侯……名为“盘固侯”!
大宋上下这么疯了似的“以花石为纲”,据说与道教有关。宋徽宗本人十分笃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国大建宫观,还专门设置了道官二十六阶,也就是在官阶体系里设置了宗教职务,给道士们发俸禄,让他们成为特殊公务员。
徽宗还常请道士看相算命,有事无事都和道士们混在一起,作法行祭。他的生日是五月初五,道士以为不吉利,他就改称十月初十。他的生肖为狗,于是下令汴京城内禁止屠狗,狗也因此享受了一回尊严。
他的身边还有一些极具神秘色彩的道长,如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此人向宋徽宗进献了一套“广嗣之法”,也就是多生儿子的秘方,大约就是道家的房中术一类,其中涉及到京城风水格局的问题,说是欲多子多寿,则需在京城东北叠石筑山。
不过,这只是疯狂建造艮岳的由头之一,问题的本质,还是宋徽宗想要在京城造出一个道家的洞天福地来,长享人间至福。
……既然万民同乐在实际上做不到,那就少数人先乐起来吧。
可是官家你不顾百姓死活,百姓自己就要求一条活路来。大宋本来就官多、俸禄高,百姓负担重,如今以花石为纲,朝廷索需更急,变着法地盘剥百姓,终于逼出了一场席卷东南的方腊大起义!
宣和二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农民方腊揭竿而起,召集百余人誓师起义。他提出的造反纲领说得很透彻:天下本是一家,朝廷皇帝就是父兄,我们固然是很爱父兄,可是哪有子弟累断了腰耕织、劳动果实却都被父兄拿走享受的道理?且不说声色犬马、花石大纲,就是那奉送北虏的银绢,说是国家出的,可哪一文钱不是“东南赤子膏血”?
他这道理,不用明讲,宋朝人也都知道。所以义旗一举,万民响应,数日之间聚起了二十万人,连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义军“以诛朱勔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一路攻州破县,最后拿下了杭州城!
大宋的州县官员平时残民有道,遇到愤怒的老百姓,就只有弃城逃跑的份儿了。大宋东南名将“病关索”郭师中领军拦阻,结果全军被歼,他自己的小命也玩完了。
宋徽宗见惹出了大事,知道是艺术至上惹的祸,连忙下罪己诏,承认在执政上有问题,立刻撤销了苏杭应奉局,停运花石纲,并罢免了朱勔。然后又使出硬的一手,调集禁军和各地军队进剿义军。此后,招降了宋江起义队伍,以优势兵力将方腊起义镇压了下去。
还没等方腊余部最后清剿干净,宋徽宗就故态复萌,自食其言,重起花石纲,给朱勔也复了职。……你看,皇帝也是记吃不记打的;你不打,他就照样玩儿。
除了艺术爱好,还有声色爱好。三宫六院不够玩,竟然微服去嫖娼。后人给宋徽宗编排了微服私访名妓李师师的故事,不是没有来由的。
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里说,一次徽宗来到李师师家,正巧师师的旧相好、诗人周邦彦已经在这里。周躲避不及,只好藏到床下。徽宗不知情,拿出几个江南刚献上的橙子,给李师师尝鲜,两人情意绵绵。这一番调笑,床下的周邦彦听得一清二楚,禁不住捂嘴乐。
徽宗走后,周邦彦爬出来,立刻援笔写了一首词,曰《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写的传神。并州剪刀闪闪发亮,一双素手雪白如盐,好一个秦楼楚馆的温柔乡。
李师师喜欢这词,谱了曲子唱,立刻传开,唱遍了京师。宋徽宗听到歌词,很惊异,问师师是何人所写。师师如实相告,徽宗不禁醋意大发!
当时周邦彦是开封府税监,徽宗就无端指责周邦彦的政绩不好,叫蔡京把周贬到外地去。蔡京一了解,周邦彦政绩很突出啊!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得遵命办了。
连皇帝都这样,下面做官的又怎能为国为民?不*都对不起一顶官帽子。
摊上这样的*皇帝,是大宋朝的厄运。他若是个大臣或富商,*也就自*了;可皇帝是国运所系,你在那里不干正事;那么上行下效,国运自然也就一步步地衰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要了北宋老命的“海上之盟”(1)
●要了北宋老命的“海上之盟”
大宋内部的胡来,倒还不打紧,一个百年大帝国,要垮一时还是垮不掉的。最要命的是,大宋的决策者在对外政策上出了一个大昏招,忘了“唇亡齿寒”的古训,只想趁火打劫,结果引来一场塌天大祸,险些亡了国。
这时候大宋北方的局面已经发生巨变,勒索了大宋哥哥一百余年的大辽弟弟,忽然要撑不住了。在遥远的白山黑水之间,新崛起了一个女真族,其部落首领阿骨打(完颜旻)在宋政和五年建立了大金国,正式称帝。
女真部落原也是一直受大辽的欺负,如今愤怒爆发了,起而反抗。这一年,辽天祚帝率军亲征大金,结果被大金一顿猛揍,大败而归。恶人还须恶人磨,大辽现在也遇到天敌了!政和七年,金国开始进攻辽朝,打得大辽无还手之力,辽河以东领土尽归大金。
大辽的没落,是人都能看得出来,徽宗也看得心痒。敌方的倒霉,就是我方的幸运,这道理是不错的。不过,以往的一百年间,大宋与大辽基本是和平关系,构不成敌对国家。此时如何对待北方局势,就需要有一点儿高瞻远瞩的智慧。宋徽宗搞艺术有一套,搞外交完全是小市侩式的智慧水平,他只看到大辽终于要蹦到头了,收复燕云的机会到了!
这时候的辽、金、宋三国关系,正在微妙时期,假如处理好了,大宋完全有可能当一回得利渔翁。可惜这荣耀不可能属于宋徽宗。
徽宗起了攻辽的念头,有其来由。早在政和元年,他曾派童贯出使辽朝,探听大辽内部的虚实。童贯走到卢沟(今永定河),半夜三更忽然有一位辽国的读书人求见。此人名叫马植,燕京人,能言善辩,见到大辽气数已尽,便有心投靠大宋,特意来结识童贯。等到大金国建立后,马植立刻秘密投书大宋雄州知州,明白表达了想投宋的意思,他在信中说:“近来辽天祚帝排斥忠良,引用群小,女真侵凌,盗贼蜂起,百姓涂炭,宗社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