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官场之路txt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他在宦官史上,创下了几项无人可破的记录……作为宦官,他掌握军权的时间最长,并且实际掌控的军权最大;本人获得的爵位最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童贯读过四年私塾,又曾出入过前线,能文能武。他在前线时,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了若指掌。这个阅历,使他在宦官群中显得极不寻常。

入宫后,他一开始蹉跎了20年没有长进,直到徽宗登位,发现了这位已经48岁的奇才,他这才算一步登天。

这家伙善于察言观色,有办法搜刮古玩字画,由此讨得徽宗的欢心。可是长袖善舞的人,一般都贪生怕死。徽宗让他做军事统帅去伐辽抗金,那纯粹是嫌大宋亡得不快。

国难当头时的奋勇登场(6)

宣和四年.他受命攻辽,惨败而归,只得乞求金兵代为拿下燕京,最后以百万贯钱赎回燕京等几座空城。事毕后,还侈言恢复之功,这引起了徽宗不的极大不满,就强迫其致仕,把他晾到一边了。

不久,童贯又用了一点小权谋,东山再起,被派去坐镇太原。他在前线时,曾收到过金人写来的一封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一篇痛骂徽宗的檄文。童贯不敢上报,只偷偷把檄文藏了起来。

当他从太原逃回来以后,大宋中枢已经乱了套,居然也没有人追究他的临敌脱逃之罪。在朝堂议事时,他照样没事儿似的参加。就在这时候,他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把这份檄文拿了出来,请诸宰执大臣定夺如何处理。

众人也都指望徽宗能振作起来,领导大伙保住江山,继续往日幸福的日子。于是李邦彦提议,别怕皇上伤心,此时应该把金人檄文呈上去,可促使徽宗下决心求直言。

次日,在宣和殿早朝时,徽宗就看到了这份檄文。一看之下,差点没气死。檄文斥责徽宗在当亲王时就包藏祸心,谋夺帝位,后来果然借宫中之力,登上了大宝。得逞之后,用心险恶,政治昏聩,而且还目空四海,以为天命在身,就可以为所欲为、作恶多端了。

普天之下,除了敌人,谁能把皇帝的缺点错误说得这么透彻?徽宗看了,又一次当场失态,声泪俱下。过了好久,才对大臣们叹道:“休,休矣!卿等晚间可来商议!”

他知道,不禅位是不行了。皇帝这帽子,再不能留恋,管它今后天翻地覆,把事情都交给太子去收拾吧。

徽宗想开溜的想法,蔡攸是最先知道的,他把这消息透露给了给事中吴敏。

此时吴敏的家中,正住着一位贵客,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李纲。

李纲这个时候怎么会在这儿?

原来他守丧结束,返京之后,因京师房子紧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做宅邸,就暂时借住在好友吴敏家中,起居就在吴敏后花园的书斋内。

吴敏得知徽宗要跑的消息,当晚便告诉了李纲。两人在书斋谈到很晚。

国势危殆,皇帝却要一走了之。大宋的明日,可怎么得了?

李纲忧心如焚,对吴敏说:“如今外有强敌,内有六贼,上下不和,人心不一。惟有除去六贼,方能聚四海之力以御敌。可是,皇上若不去位,则六贼坚不可拔。我以为,今日皇上须断然措置,则事或可济。”

吴敏急迫地问道:“如何办?”

李纲说:“非传位于太子,不足以安人心,亦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

吴敏大惊:“此事不可妄议,恐大祸将临!”

李纲说:“不见得,我看皇上已有此意。”

吴敏说:“皇上不过想暂避一时,巡幸东南,令太子监国,守城御敌。至于传位一事,莫须有吧?”

李纲说:“皇上巡幸一事,万万不可!如今皇上威信已失,人心早已离散,即使贩夫走卒之辈,也聚在宣德门前指名咒骂。朝中大臣,除却六贼之外,皆已离心。如此朝廷,何以为继?而且太子留守监国,威望不足以服人,政令难行,危局难解。”

吴敏听了,着急起来:“这如何是好?”

李纲霍地起身,慨然道:“依我之见,为大宋宗庙社稷,我辈应对皇上直陈利害。若皇上采纳,则国家可转危为安,天下后世,必对我辈感激不尽!”

国家将亡,妇孺皆知忧愤,况堂堂七尺男儿!李纲的一番话,说得吴敏难以安坐。他立刻决定,明早通过蔡攸的关系,面见皇帝,伺机进劝阻之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