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钓鱼岛东北的黄尾屿,陡岩峭壁,屹立于海中,成千上万的海鸟栖居在这里,每年4-5月间,成群的海鸟几乎遮住了黄昆屿的天空。海鸟在黄尾屿产卵,数量极为惊人,登岸捡拾鸟蛋者,俯拾即得。
北小岛和南小岛孤悬于海中,与钓鱼岛组成一个天然的“蛇岛海峡”。就地形观察,它们原为一个岛屿,后因断裂活动,地堑陷落,一岛分裂为二。虽然同源,但它们却各有特色。北小岛以鸟多著名,南小岛则以蛇多著称,因为蛇多,又称为蛇岛。
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则如小手指头细。蛇的颜色一般以黄色、黑色居多,但都是无毒的。
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海域盛产飞花鱼、这里的龙虾特别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鸭子那么大。岛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们身长约20-30厘米,有红色、黑色两种,都生长在阴暗的石缝中,在阳光下行走时,闪闪发光。
这哪是什么荒岛?分明是一片肥岛啊!
凭借着岛域的出产的药材、海产、蛇干和捉来的蜈蚣干,加上免税,钟家很快就有钱了,能够与外界进行交易,买来外界的货物,这才明白江南就算免税,他们买别人的货物,也就向官库里贡献税赋了。
岛上缺乏淡水,但官府所教的不是盖的,钟家的家居都有集雨装置,雨水来了,导入用水泥封制的水窖里,岛上雨水丰沛,能够收集到不少淡水,而且还买来了一种古怪的装备,全金属制的一块块镜面,下有引水的水槽,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做“凝水阵列”,在晚上放在地上,天亮前收回,就会凝聚不少淡水流入水槽,十分有用,是缺水地方必用之物。
钟甲的乐趣甚多,去到黄尾屿捉鸟掏鸟蛋,海鸟因甚少与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猎,故鸟不怕人,捕捉极为容易。鸟蛋随手可得,吃都吃腻了。来到蛇岛捉蛇,学习江南人的方法烹蛇,到海边钓鱼钓龙虾,坐船出海观光捕鱼。
他们已经作为江南政权的正式子民,官府最着重小子民的教育,从他六岁起,每年他和族兄族弟都回台湾和大陆参加夏令营,和那里的孩子交上朋友,增进对国家的感情和向心力。
他们的族兄年龄大了,一般百姓不愿女儿远嫁到边僻的海岛,可是官府却关照他们,他们都能从官府那里免费得到帝**俘虏来的外族妇女作妾(只有正式子民家中的女儿才能为正妻,外族女人的命就是作妾),生儿育女,也有一个族兄,回到大陆定居了。
钟家人买来了海船,每年坐船回一次大陆,卖出本岛特产,买回生活必须品,顺便观光,大陆的风景每半年都有一变,令他们叹为观止。
岛上来人不算多,但每年都有稳定增长,官府的船每半年必有一来,往往是先前送他们来的沈大叔带队前来视察。
说是视察,往往是沈大叔贴钱,他带给小朋友们不少礼物,他为人甚好,给岛上送来了官府的奶牛,还指导钟家种树,在岛的外围,种上了海岸桐和草海桐等热带乔木和灌木,它们的材质较好,分枝多而低矮,抗风力强。
建起防风堤,还种起了椰子树和甘蔗,后来陆续送来各种果树苗和花卉,岛上的集雨器做了不少,一年到头有充足的水份,花木旺盛,到最后居然能够种起了水稻。
在他的建议下,还找来了风干无臭的鸟粪,一包包运回大陆,卖给人家当花肥,获利也是不少。
沈大叔甚至还搭起了天文观测设备,有风标和雨计,由钟家的人每天记录,到时上交资料。还建起了灯塔,让钟家每晚派人去点着。钟家如此就能吃上两份王粮。
在他的介绍下,官府还让钓鱼岛成为小子民的社会实践目的地之一,每年都有一批小子民登陆,给钟家带来了一笔固定的收入。
钟家非常感谢他,可是沈大叔从不接受钟家的钱帛酬谢,说起来,沈大叔微微笑道:“陛下教导我们当差的,要关心百姓,百姓的欢乐,就是皇家的欢乐啊!谁让百姓过不去的,陛下就让谁过不去!”
钟先生早就不是腐儒了,在钓鱼岛高高地升起了帝国的国族,他完全明白了一点:“对百姓好,就是真正的仁义!”
………
福兮祸所伏,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钟甲永远忘记不了那一夜,黄昏时分,一条海船靠了上岸,好客的钟家人连忙上前接待,哪知从船上跳下的是一群矮矮的,手执长刀的两脚野兽!
钟家人认得他们是来自矮子岛的倭倭,以前商船经过时偶也见过,他们身高很多是一米四左右的,难得几个能有一米五以上的。眼下的倭倭们面目狰狞、目光凶残,见人就砍!
出其不意,一下子有数人被砍倒!
“海盗!”这个只是听说过的名字首次跳入他们的脑海里,大家都是手足无措,钟先生高声吼道:“楞着做什么?!抄家伙拼了!”
于是和平海岛成战场,钟家的所有能够拿得起兵器的人,无论男女,都武装起来,奋起反抗!
兵器?!凡是中华的子民,从小就教导使用兵器,人人都会用。
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