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哦了一声,覃小曼家在北方,此时就算她想回家,也是没机会让她回。火车飞机汽车,所有的票都已售告罄,除非她自己长了一双翅膀飞回去。
我心里一动问:“如果连续加班,几天可以做完?”
徐小婷板着手指头算了算说:“满打满算,其实四天就够了。”
我又问:“工人都买到票了?”
徐小婷摇摇头说:“买到票的不到十分之一。现在没票的人,班也不上了,天天守在火车站等票。所以,现在上班的人,没几个了呀。”
我心里一喜,笑道:“办法来了。”
徐小婷莫名其妙地看着我问:“什么办法?”
我笑道:“这个时候去车站找票,等于是大海里捞针一样难。如果厂里给他们解决回去的问题,一切不都迎刃而解了?”
我说这话不是信口胡说,我在厂里的时候做过调查,知道厂里的员工绝大多数是一个地方来的。她们基本来自李小妮的老家,基本是一个县的乡亲。
但凡在工厂打过工的人都知道,工人的来源基本都是一个渠道。特别像孟小冬这样的小型代工厂,技术含量不高,对工人的要求相对不会太严格。
徐小婷似乎有些明白我的意思了,她迟疑地问:“如果用大巴,可要三四台车哦。”
我微笑道:“四台大车,能解决工人们回乡的难题,有何不可呢?如果可以,年前送他们回去,年后将他们接回,这样才更好。”
覃小曼拍掌叫道:“好主意。”
她钦佩地望着我,眼光里流露出柔情出来。
徐小婷沉吟了一会说:“不知孟总会不会同意。”
我说:“放心。徐厂长,你如果花四天完成了交货任务,别说汽车,租架飞机送他们回去也会同意。因为孟总你的知道的,在她看来,诚信比什么都重要啊。”
正说着,看到孟小冬款款从楼上下来,微微皱着的眉头像一抹远山的青黛。
徐小婷起身迎上去,把我的主意说了一遍。
孟小冬凝神听着,脸上慢慢漫上来一层微笑。她当即表态说:“好啊,就按王者的意见办。我觉得不错。”
主意定了,还得要人去做思想工作。孟小冬犹豫着看了看我。我心里明白,立即答应陪徐小婷一起回厂里去,把几个主要的人喊到一起。只要他们同意了,余下的小虾米就成不了气候。
孟小冬不愿意去厂里露面我理解,这个厂本来是梁大地来大6投资的第一个厂。在孟小冬将股权转移到梁大地名下后,梁大地为表忠心,将工厂法人转移到了孟小冬名下。
孟小冬原来根本不在乎工厂,靠加工和代工的恍如家庭作坊一样的小厂,孟小冬不会放在眼里。这样的小厂没任何的竞争力,一点风吹草动就只能等死。一个没有展的小厂不是动力,反而是阻力。在孟小冬的心里,她早就想把厂子盘出去了。可惜一直没人来接手,她也就只好任由厂子存在。
孟小冬在接手梁大地的工厂后,只做过一件事,就是将徐小婷提了上来管理。事实证明孟小冬的眼光是无比正确的。徐小婷在担任厂长后,带着一帮子从泥土地里滚出来的人,将一个小厂做得风生水起。
我在厂里混过一段时间,厂里所有的人我都认识。他们也一样认识我。因此我去做工作,比孟小冬要实际得多。
我们是开着孟小冬的车去的,覃小曼当仁不让地坐在副驾驶位上。我看到徐小婷的眉毛挑了挑,没出声,自己去后座坐了。
李小妮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恐不安。看到我们回来,惊喜写在脸上,慌乱地嚷:“我拦不住了,拦不住了。”
我看看时间,差不多快要天亮了。
李小妮显然一夜未眠,她愁眉苦脸地说:“小婷,不是我没拦,我是拦不住了。他们都打好包了,天亮就要走。”
“多少人?”徐小婷问。
“应该差不多一半吧。”李小妮犹豫着说:“今天没人上班了。”
徐小婷就哦了一声,将眼光来看我。
我挥挥手说:“走,我们看看去。”
厂里的工人都住在楼顶搭建的铁皮屋里,住这里是免费的。当初梁大地为了搭建这一层铁皮屋,与街道办的城管打了不少交道。这也是这个工业园区里唯一的在楼顶搭建铁皮屋的厂。梁大地当初能搭建成功,还得感谢梁三爷出面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