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洋1917精校 > 第494部分(第2页)

第494部分(第2页)

“关键是时间!如果不是伏尔加联邦捣乱,狗屁不通的设立了这个什么伏尔加河左岸的非军事缓冲区,沿着辛比尔斯克到塞兹兰的铁路线,我们可以很迅速的撤离,现在黑灯瞎火的,三面都是高尔察克白卫军的部队,要撤哪那么容易?”集团军司令员吉季斯难得的发起了牢骚。

当然,作为南方面军出身的将领,这厮内心深处也不是那么愿意就带领部队北上,总感觉离””着察里津近一点,好像日后打回去的机会就多一点,苏俄第10、第8这两个集团军几乎是在三次保卫察里津的战役中越打越强的组建起来的,战士们的家乡多数都是察里津附近的乡村,不少则是察里津工人阶级出身,当初因为莫斯科和伏尔加联邦签订《萨马拉和约》,苏俄红军被迫放弃察里津北上时,这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就不好做。

现在要继续北撤的话,离着察里津和乌克兰可就越拉越远了,这对部队的士气打击将不言而喻,谁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打回老家去?

“撤就撤,现在南线敌强我弱,咱们大炮数量虽然占上风,炮弹数量却有限,今天白天的消耗就不小,依我看,撤到北线集中兵力才能办大事,南线距离喀山太远,我们威胁不到对方软肋和后方,这仗就容易打成顶牛,而且如果敌人真的全面发起总攻的话,我们还真不容易在这大平原上守住,那个非军事缓冲区把我们的防线折腾的不伦不类!”””集团军参谋长巴甫洛夫第一个表明了态度,既然在南线坚持下去必定陷入苦战的局面,那么北撤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部队也需要时间休整,要不然在敌人大兵压境的逼迫下,部队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可是,一旦撤退的话,伏尔加河左岸这些地区很显然会全部沦陷到高尔察克白卫军手里,这样莫斯科能答应么?高尔察克要是夺取了这些地盘,且不说我们从察里津北上后这些天经营的根据地就此烟消云散,要是高尔察克得到了这里的粮食人口和资源,白卫军愈发壮大起来怎么办?”政委克柳耶夫显然更多的是考虑撤走了后,这地盘这地方苏维埃政权和老百姓怎么办?

吉季斯闻言踌躇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看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伏罗希洛夫同志显然下了决心,这次我们南撤西调北上集中到北线后,接下来一定是向东反击,目标是拿下高尔察克政权的大本营喀山,这会儿白卫军主力20多万人差不多已经是倾巢出动,喀山空虚正好是我们发起反击的时刻!”

“司令员说的对,高尔察克绝不会放着喀山不救,等他率领主力掉头北上,我们已经在北线以逸待劳等着他,到时候我们无论是兵力还是火炮都大大超过对方,有机会毕其功于一役,甚至,只要我们阻断高尔察克主力撤回喀山的道路,那就等于切断了白卫军的后勤,这仗怎么打都是我们赢!”

参谋长巴甫洛夫年轻的脸庞上洋溢起了青春的一抹亮色,显然被自己描绘的美好前景所振奋!

1918年7月31日凌晨辛比尔斯克以西战场这一夜对苏俄红军伏尔加河方面军南线部队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连续几天的行军作战让苏俄第10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都疲惫不堪,但这两个集团军毕竟是原苏俄南方面军的主力集团军,并不是北线第1、第5集团军那样重新组建的部队,伏罗希洛夫和切尔纳温这俩人带出来的部队,论战斗力和凝聚力得说在苏俄红””军中属于一等一的水准。

当然,这和第10、第8两个集团军的历史渊源也密不可分,当初作为乌克兰第5集团军的司令和参谋长,伏罗希洛夫和切尔纳温虽然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利,没能抵挡住德军预备步兵团支持下的西蒙佩特留拉部队的进攻,被迫放弃哈尔科夫这座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首付,但是伏罗希洛夫和切尔纳温的部队在东撤的过程中经受了考验,队伍的骨干和核心始终拢在一起没有溃散。

伏罗希洛夫的才华在从乌克兰撤退到转进察里津,参加三次察里津保卫战并且越打越强中展露无遗,当初乌克兰基辅陷落于德奥军队之手,哈尔科夫处于危险之中时。是伏罗希洛夫组织和领导了第一支乌克兰卢甘斯克社会主义游击队,开始对德奥军队作战。

事实上这也是伏罗希洛夫从事军事工作的开端,他率领游击队从卢干斯克出发,向科诺托普前进。在科诺托普,游击队与德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率领的游击队在哈尔科夫工人游击队的配合下,击退了德国第27预备兵团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力量悬殊,哈尔科夫最终被德军支持下的乌克兰民族军占领。不久,卢甘斯克也面临着被德奥军和乌克兰民族军包围的形势。

是伏罗希洛夫和切尔纳温率领部队掩护o列火车由顿河草原向察里津撤退。此时,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乌克兰第5集团军司令,指挥两个军和由莫罗佐夫军区与顿涅茨克军区居民组编的部队。在这里,他指挥的部队不仅对入侵乌克兰的德奥军队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而且与顿河哥萨克白匪军苦战了三个月,到达察里津与苏俄红军主力会合。

第七百五十章 (三)全军撤退

191年的三次察里津保卫战,成为保卫生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战役之一。伏罗希洛夫率部从顿巴斯突破封锁来到察里津之后,大大加强了察里津市的防御力量。伏罗希洛夫担任了建立的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任副主席,成为苏俄zhongyang委员兼主席约瑟夫同志的助手,同时担任了察里津前线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第1o集团军司令员。

为了有充足的兵员,他派人到农村动员可靠分子参军,并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他把零散的游击部队编成正规兵团;为了对付机动性强的哥萨克骑兵,他组建了几个用大量机枪和火炮装备的加强师;为了支持步兵和骑兵作战,他组建了装甲纵队。所有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察里津的防卫。在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下,作为保卫察里津的主力集团军,第1o集团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当然,在三次保卫察里津战斗中捏合重””组编制起来的苏俄南方面军中,能征善战的并不只有伏罗希洛夫的第1o集团军,得到托洛茨基一力扶持的叶戈罗夫的第9集团军的实力和贡献也相当客观,倒是切尔纳温放单飞后,第8集团军的兵力相对薄弱一点,只有区区4个步兵师。

不管怎么说,到了1918年7月的最后这一天凌晨,由原苏俄南方面军参谋长吉季斯担任司令员的苏俄第1o集团军,俨然是整个苏俄红军伏尔加河方面军中战斗经验最丰富,获得的胜利最多,部队战士军事技能最强,士气也最旺盛的集团军,集团军政委克柳耶夫的沉着和年轻的参谋长巴甫洛夫的锐气,都使得第1o集团军各师阵地巍然屹立在强敌的环伺之下,丝毫不见动摇。

当然,苏俄第8集团军的战斗力就要弱了一些,何况前半夜遭遇夜袭后挫伤了士气,好在代理司令员兼政委拉舍维奇重伤进了卫生队养伤,参谋长兼步兵第12师师长拉太斯基阵亡,因此方面军司令部直接给第8集团军所部各师下令,原第8集团军步兵…””第12、第13、第15和第16师这4个师,都暂时归第1o集团军司令部指挥。

在前半夜遭遇2个师的哥萨克骑兵夜袭之前,当时的苏俄第1o集团军的防线是北线阵地十五公里宽,西线阵地十五公里宽,这三十公里的方式是第1o集团军的步兵第39师、第4o师、第41师负责防守,西南防线十五公里原来是苏俄第8集团军的步兵第13师、第15师负责防守,南线则是步兵第16师防守。

在第8集团军遭遇高尔察克骑兵部队夜袭被打穿了阵地,端掉了集团军司令部之后,第8集团军西南方向的2个师的阵地向东撤了5公里左右,阵地宽度也从十五公里缩短到了十公里,这原本是第1o集团军打算把两个集团军的阵地全线收缩并向辛比尔斯克靠拢的的预备动作,因为第1o集团军判断北线主力南下增援,多数以反攻切博克萨雷,并从切博克萨雷沿着高尔察克部队南下的路线来走,为可能。

没想到现在坐镇下诺夫哥罗德的方面军副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干脆破釜沉舟,准备放弃南线增援和决战的计划,把南线的第1o、第8集团军主力全部南撤,用火车走西边库兹涅佐夫奔萨萨兰斯克一线撤回北线和方面军主力汇合,准备在北线和高尔察克决战,这打法大大出乎意料,但吉季斯、克柳耶夫和巴甫洛夫都忍不住为伏罗希洛夫的这个决断所拍案叫好!

仗打到这份上,眼瞅着就是双方主力重兵集团的决战,什么地盘和领土城市人口资源啥的,全部都应该抛之脑后,现在苏俄红军伏尔加河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