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洋1917精校 > 第541部分(第1页)

第541部分(第1页)

死琛?br>

南北朝五胡乱华,自北方入据中原的鲜卑人汉化后改姓为黎。《魏书官氏志》所说的:“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七姓公之一。台湾道卡斯族汉化后,被乾隆赐为姓黎。

太平天国部份赖姓将领逃避朝廷缉捕,因发音“赖”通黎,改姓黎。

黎尚的家族就是最后一种,算起来得是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传下来的这一支的后人,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后期捻军的重要将领,率领捻军大队骑兵来去如风很是把清廷折腾的不轻,当然,结局是悲催的,外乎被叛徒出卖后被俘牺牲。

太平天国和捻军失败后,赖文光这一系的将领为了逃避清廷的缉捕,因发音“赖”通黎,改姓黎,黎尚的祖父辗转来到广西广西阳朔白沙镇旧县村定居了下来。

黎尚生于1893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二十。广西阳朔人,字海林。

在王庚前世,黎尚1918年9月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日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毕业。

在王庚前世,保定5期毕业的黎尚黎海林的发展不但能和同期的傅作义相比,就是和炮兵科同期毕业的吴克仁相比也差不少,不过在这个时空的1918年,受广西老乡白崇禧北上加入中国参战军的影响,尚未毕业的黎尚和吴克仁不惜冒着成为肆业生的危险,提前进入中国参战军实习。

当然,直皖奉在王庚一手推动下大联合形成了北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都被纳入了中国参战军管理的体系,所以黎尚和吴克仁并不担心日后补不到第5期毕业的文凭,学长兼老乡小诸葛白崇禧这会儿已经是中国参战军的师长,而保定4期毕业的学长们当旅长团长的都有,黎尚给自己顶的目标是乌克兰战役中好好表现,争取拿下乌克兰之后,自己能再升一级,成为装甲团的上校团长!

第七百七十五章 (四)第23旅团荣光何在?

在日本将领看来中国参战军的将领选拔和晋升体系就是在大跃进和瞎胡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不过等同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正常的话授个少尉就相当可以了,极优秀的才授个中尉啥的,而中国参战军这会儿不少旅长们不过刚从保定军校毕业没几年,居然能混成少将旅长和上校团长,像白崇禧这样的另类居然已经俨然是个师长……

当然这话只能日本将领私下发发牢骚和不屑,像中国参战军第3集团军的3个主力整编师师长李鸣钟、张维玺和熊式辉中,此时不过31岁的中将师长李鸣钟压根就没有上过正规军校,不过是冯玉祥随营学校培养出来的干部,而29岁的张维玺也同样如此,不过是从冯玉祥部的排长、连长、营长这么升上来的。…

不要说这会儿只有26岁不到的熊式辉,也不过就是保定2期毕业才3年不到,居然就成了整编师中将师长!所以中国参战军自己认为中国王提拔人才是不拘一格,而在日本和协约国来看,中国人还是裙带关系和家天下,基本上只要中国王能看得顺眼的扒拉进中国参战军,混个一年半载就能飞黄腾达速晋升。

腹诽管腹诽,没人敢多说什么,谁叫此刻的亚洲冕之王、协约国东线联军总司令、伏尔加联邦武装力量总司令王庚上将自己,不也只有西点军校这样一个美国士官学校毕业2年不到的学历么?

回过头来说黎尚,这厮骨子里继承了赖文光指挥捻军骑兵来去如风的血统,这是他加入装甲部队的原因之一,中国装甲部队虽然只是装备了轮式装甲战车,但是强调火力、机动性从来都是装甲部队作战的最关键特质。…

中华fd17ii轮式装甲战车是对付敌人的机枪和轻型迫击炮的大杀器,而不是75mm山野炮和150mm重榴炮这样的大家伙,所以黎尚不打算把自己的警锐消耗在这么一座150米长、15米宽、桥面上拉满了铁丝和鹿砦街垒的大桥战场上。

“拳套?哦哦,圈套!黎桑,你的说话我的不明白……难道你认为乌克兰人在大桥上挖了陷阱等着把咱们的装甲车陷进去?”水野大佐瞪大了眼睛问道。

黎尚的国语带着广西口音,而水野这厮呢……中文的水平听北方中国话还凑合,听南方口音就有点困难,不过他还是听出了圈套这个词的发音,忍不住追问道。

武藤信义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如果中国装甲部队不参与进攻,他是绝不打算只用水野的步兵投入争夺大桥的战斗的,当然,关键还在于本方的炮兵是否能压制住对方的火力,哈尔科夫城内的德军重炮,显然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

“大佐阁下,您的想像力过于丰富了……这钢筋水泥建起来的坚固大桥您以为是菜地呢随便挖个坑当陷阱……”duli炮兵营吴克仁一本正经的道,他的国语说的字正腔圆,在座的日本将领差不多都听明白了。

几个日本大队长显然颇为羡慕黎尚和吴克仁这两个中国少校,日本陆军的大队长既有少佐衔也有少数是挂着中佐军衔的,论指挥的兵力的话日本一个大队差不多等于中国的一个加强营还要多一点,可在联队长和旅团长面前,没被点到名的这一群日本中佐少佐还真不敢擅自胡乱发表意见,非是像个磕头虫一样“索噶……索迪斯呐……哈伊!”发一些语气词给各自的联队长助阵。

“黎少校,你的意思……是乌克兰人和德国人故意留着大桥等我们去进攻?”旅团参谋长高木有点踅摸到了黎尚话里的意思,悚然一惊,连忙问道。

“差不多是这样,如果对方一心要死守哈尔科夫的话,直接把桥炸了就行,这条哈尔科夫河水流遄急又深,最窄处这里也得有150米的河面,我i们要在敌人炮火下搭浮桥强渡是不可能的,用船和木筏也相当困难,对方的桥头堡阵地和沿岸阵地看着坚固,但最叫人头疼的还是西边500米外的哈尔科夫城墙,这个城市的北城区和中城区是老城,超过200年历史的坚固要塞,不能压制住对方城墙上的火力点,就是过了河,那也是敌人的活靶子!”

黎尚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贸然去争夺大桥和过河完全是盲动,德国人的杀手锏不是桥头堡和两翼阵地,而是要塞城墙上星罗棋布的火力点为依托的第2道居高临下的工事,并且,城内的德军重炮的威胁也时不在。

“我认为黎少校的话听着有点道理,我们从上游渡河的时候,哈尔科夫城内的敌人不可能看不到,只是我们的浮桥搭建在对方炮兵的射程之外,所以对方才可奈何,乌克兰二毛子若要死守东城确保万一失的话,炸断大桥凭哈尔科夫河的险峻据守简单,至少在河西这一段几公里都有城墙的卫护!”井大佐眨巴着眼睛第一个附和黎尚的观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