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盛唐风月TXT > 第241部分(第2页)

第241部分(第2页)

已经是三更天;永宁坊王宅却仍旧灯火通明。家中上下已经习惯了王守一昼伏夜出的xing子;横竖他只挂着个不管事的闲职;而蔡国公主也在永嘉坊另有宅邸;夫妇俩早已形同陌路。因而;当外间大门被人砰砰砰重重敲响的时候;看门的家奴甚至还没好气地打了个呵欠;懒洋洋问了声是谁;却没什么去开门的动作。可让他完全没想到的是;下一刻;门外却传来了利刃破门的声响;这下子他便着慌了。

莫非是主母蔡国公主独守空房太久;以至于心怀愠怒;大晚上过来争吵?这也不是没有过;那可得立时去禀报一声

他想了想就推醒了门房当值的同伴;拔腿去里头报信;而另一个家奴睡眼惺忪地睁开眼睛下地;等到披上衣服趿拉鞋子出去;猛然间看到两扇最最结实的朱漆大门已经变了形;而两边的墙头则是跃下来好些甲胄在身的将士时;他终于完全傻了眼;老半天方才用自己都听不出来的嘶哑声音叫道:“这是祁国公王驸马家宅;你们要于什么”

“奉圣命;抄检巫蛊证物”

当王守一被人堵在堂上;听到这么一个理由的时候;他先是又惊又怒;随即便霍然起身喝道:“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我要进宫见圣人陈情”

然而;让他更加震怒的是;今ri领队过来的那军官却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而是似笑非笑地说道:“祁国公这话我可以转奏;但能否有什么效用却不敢打包票。想当初楚国公何等得圣眷;一朝被人指摘是妄谈休咎;还不是杖责流配;再无情面可言?更何况祁国公所涉的;却是比妄谈休咎罪责更重的巫蛊?我等也是奉命行事;得罪之处也顾不得了……来人;立时搜检”

眼见得那些兵士应了一声;便如狼似虎地扑往各处;王守一只觉得一颗心如坠冰窖;不由自主跌坐了下来。见那军官没有立时离去;而是依旧站在堂上;他不禁咬牙切齿;这一刻异常希望自己一向觉得木讷碍事的蔡国公主能够在此处。尽管并非一母同胞;可那毕竟是李隆基之妹;兴许还能入宫为自己求情转圜。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他只听得那军官突然又喝了一声来人;他慌忙抬起了头。

“我差点忘了;之前祁国公命炼药的那僧人;立时派人前去捕拿”等到又一拨人应命离去;回头看到王守一面若死灰;那军官方才缓步上前去;竟是在王守一面前蹲下了身子;继而yin恻恻地笑道;“好教祁国公得知;陛下之前去见皇后殿下的时候;曾经让随行侍御医诊脉;结果皇后殿下并未诊出滑脉;所谓有妊;不过是你们思念太切;以至于弄错了。”

倘若说刚刚已经万念俱灰;那此时此刻面对这个消息;王守一简直仿佛是被人一棒子打懵了。他只觉得面前好似天旋地转;就连那张近在咫尺可恶的脸;也显得有些模模糊糊。朦胧之间;他又听到那军官在他耳畔嘟囔了一句什么

“善恶到头终有报;楚国公冤死在九泉之下;已经等得太久了”

次ri一大早本是常朝。然而;在奏事之前;李隆基甚至不给百官一个劝谏的机会;便以王皇后行巫蛊厌胜事为由;令中书省拟定制书;废皇后;别室居住。若是以别的缘由废后;不论是无子还是善妒;群臣都少不得劝谏一二;但巫蛊这两个字实在是耸人听闻。

天子又冷着脸说就在皇后所居的含凉殿中搜出了实证;王皇后无所辩解;哪怕是宋憬这样敢于直言的;也不禁为之沉默了下来;更不要说张说早就得了武惠妃所馈重礼;而源乾曜心中对姜皎之死耿耿于怀愧疚得很;更不会替王皇后说什么好话。一时间;满朝文武一片缄默;这素来会引发轩然大波的废后之事;竟无一人为之陈情

而废后的同时;就在朝会上;王皇后之兄祁国公兼驸马都尉王守一亦是被贬为柳州司马;即刻起行。柳州之远;不逊于当初姜皎当初被贬的钦州;因而杜士仪站在谏官之列;见王守一被人一左一右架上来;瘫软在地不复往ri骄横跋扈;他不禁在暗叹了一声。

这还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他此前设计必定没有这样激烈的效果;不消说;武惠妃极可能在其中推波助澜

这一场偌大的废后风波来得如此激烈;却犹如一夜疾风骤雨后又再度雨过天晴一般;天子既昨ri之后再次驾临丽正书院。得知四卷大唐六典在连夜赶工之下;已经全都抄录完毕;等到张说亲自送到了自己手中;李隆基随手一翻;面上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朕建丽正书院;是为了昭显大唐并不只有军功;尚有文治。《六典》若成;诸卿全都居功至伟。如今州县刺史县令乏人;因而朕出朝中清要名臣为刺史;又令百官举贤为诸县县令;不知诸卿可有人才要举荐的?”

这举荐人才为朝中言官谏官甚至于郎官的;必然会被人感恩戴德;可要举荐人才为外官县令的;说不定会被人怨恨一辈子;因而;众人你眼望我眼;却碍于天子仿佛极其热切;不得不在夹袋中努力寻找可有符合李隆基期望的人。而面对这样的机会;杜士仪立时出声说道:“陛下;臣愿自荐”

昨天杜士仪已经如此陈词过;如今时过境迁;竟然还愿意当众自荐;足可见其心确实坦荡;一时间;李隆基顿时大为满意;当即吩咐卿且言来。等到杜士仪自陈了自己的优势劣势;又大表了一番决心之后;还不等他顺势答应;却只见杜士仪身边年纪大个十多岁的青年亦是朗声说道:“陛下;臣也愿自荐

杜士仪肯出去当县令;不管是出于王毛仲一直想打压此人;还是出于杜士仪和如今风头正劲的宇文融相交不错;抑或是其本就是源乾曜赞赏嘉许的人;张说完全乐见其成。可王翰非得跟着掺和;他就不禁气坏了。

他几乎想都不想便重重咳嗽了一声;随即假作偶感风寒的样子;诚恳地说道:“陛下;杜拾遗曾经观风北地;又去过奚王牙帐;虽年轻却阅历颇丰;足以经管一县之地。王拾遗却更善文词;留于丽正书院修书最为相宜”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九十章 亲友最知音

read_content_up;

尽管杜十三娘回家之后;昨ri傍晚;赤毕等人就最终平安无事地回了家来;说是因为天子急命;因而杜士仪等人全都留在丽正书院中修书;不能出宫;可此前他们被人看住的经历;仍然让杜家和崔家全都忧心忡忡。所幸崔俭玄和崔九娘这兄妹两块爆炭;被赵国夫人死死看住;而崔五娘亲自去了金仙观和玉真观回来;又告诫两人不得轻举妄动;即便如此;这一晚上杜十三娘仍旧执意守在了兄长的书斋中;由崔俭玄陪着度过了这漫漫长夜。

而翌ri一大早朝会上传来那匪夷所思的结果;非但没让他们安心;反而就连崔五娘也觉得事情实在是蹊跷。奈何崔泰之已然病休在家;具体的消息难以打探到;于是一家人眼看赤毕带人去大明宫前守候;他们只能翘首盼望杜士仪的归来。好在午后时分;在门口张望的刘墨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回来了;回来了;郎君回来了”

“阿兄”

“杜十九;你可算回来了”

看到崔俭玄和杜十三娘夫妻俩一块疾步迎了上来;杜士仪正要安抚一下两人;却只见后头崔五娘扶着赵国夫人也上了前来。他正为之一愣;崔五娘便抢先说道:“杜十九郎;昨ri圣人命杨将军带人到家中取了那部《史通》;十三娘亲自把你那些校注也捎上了;随着一块入宫;后来她虽平安出来;却一直都心焦如焚。你在宫里也没法捎信;结果十一郎和九娘也跟着担惊受怕一整个晚上;连九娘都一早就去了玉真观。谁知道天亮了朝会过后;又是那样难以置信的消息;大家都快急死了”

妹妹竟然跟着杨思勖进了宫

这是杜士仪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消息。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