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ro被坑 > 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室介入(第2页)

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室介入(第2页)

本书配有图片,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有关戏楼的形制、顶式、装饰等。

喻学才主编的《老戏台》,主要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古戏台,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使我们饱览了古戏台的风貌与沧桑变革,让我们领略了古戏台的文化艺术底蕴,使我们心底涌起对祖先建筑创新的崇敬。

此外,仍有大量涉及到戏台研究的著作,如叶长海、张福海所著《中国戏剧史》,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冯俊杰主编的《太行神庙及赛社演剧研究》。

而海外学者也纷纷著文进行研究,具体可见矶部彭的《中国地方剧初探》。

当然,除了戏台外,很多戏班选择的演出地点也很丰富。

比如陆萼庭先生的《昆剧演史稿》和刘水照《明清家乐研究》中说到,家班一般都有专门的演出场所,或是主人私家园林中的厅堂,或是主人特制的船舫。

还有杨惠玲女士一书《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中补充到,家班的演出场所并不局限于此。

像崇祯初年,张岱家班率家班北上为父亲祝寿,船至镇江金山寺,张岱一时兴起,率家伶登山入寺,在大殿中敲响锣鼓,唱了一夜戏。

陈司马曾“设剧于竹林外”,款待朋友,至于清唱,场所更不受限制。可见,只要主人兴致所至,无论是室内还是野外,水边还是山中,随处都可以成为家伶们呈技献艺的舞台。

家班演出的场合从《昆剧演史稿》和刘水照《明清家乐研究》、刘召明《苏州职业戏班》等书中可看出,出入的场合有如下五种,私家演出、招待演出、送戏或借戏、曲宴曲会、访问演出。

职业戏班中水平较低的班子,演出地点就比较混乱,游走乡村,庙台、集市、出入于千家万户,或在广场临时搭建戏棚等。

虽然演艺水平略显粗糙,但是能够满足乡民百姓的口味。

除了公开营业性演出外,职业戏班还出入于以下场合:官府公宴、私人宴集、迎神赛会、厅堂庭院、神庙戏台、会馆客店。

江南地区由于地域的特殊性,水乡文化、舟楫文化决定了戏曲演出活动难以脱离这种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江南地区演剧活动还可以在船舫舟楫、渡口码头进行。

除此之外,在对元明清戏曲故事的影响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进行专题研究的并不多,但在对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戏曲与小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都离不了对戏曲故事影响的涉及与描述。

在元明清三代,民众对某些题材的故事具有特殊的偏爱,不仅搬演这些故事的戏曲应观众要求不断上演,而且戏曲作家在进行戏曲创作时,总是喜欢围绕这类故事做文章,题材蹈袭成为无可避免;中国戏曲由此产生了喜新更恋旧的艺术品格,接受旧剧目并进行翻新改创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首先我们发现单独作为作为中国戏曲不论何时何处、何门何派,其独创的剧本是很少的,中国戏曲的剧本素材往往来自于小说、史籍、杂传和民间传说,这是中国戏剧文学创作方面的一大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虽然题材内容多样,但各种题材剧作出现的几率却大不一样,古代人民对某些题材的故事具有特殊的偏爱,这种偏爱使得这些题材的故事反复地出现在戏曲创作中。

从题材来源讲,历史题材戏曲特别发达,郭英德先生《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一文,从明清文人从小所受的文化知识教育出发给好了这一现象的原因。

而从元明清戏曲的题材内容看,才子佳人婚恋戏、婚变负心戏、公案戏、神仙道化戏等则最常见。

对其中原因的探究,伏涤修先生《对中国戏曲同题翻创现象的文化思考》从文化传统上来考察。

中国古代史学发达,史官文化传统根深蒂固,梁启超曾言:“中国于各种文化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这种传统不仅表现为修正史为历朝历代列为头等大事,私修者也屡出史著,还表现为史学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文史不分的状况都是共识,许多文学中的叙事内容正是历史故事,不只是正统文人喜爱史学,即使是普通民众也大多对历史故事怀有深厚的兴趣,史的意识渗透到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像是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史诗,文赋中的史论文章别为一大宗,宋元话本小说中有讲史一门,说唱文学中说唱历史故事则是特别受欢迎的一支。

“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从来尚矣。”

不仅偏记、小说不离史传,戏曲创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

“中国戏剧从它形成的那一天开始,就具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它在选题取材方面以历史故事最为丰富。”

该文在谈到历史题材戏曲的问题时引用了学者对南戏、杂剧、传奇中的历史剧作的如下统计:

宋元明戏文22种、元杂剧279种、明杂剧60种、清杂剧130种、明传奇108种、清传奇180种、累计779种。

《对中国戏曲同题翻创现象的文化思考》一文中也谈到戏曲作家们往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垒块”,对前人戏曲作品或出于羡慕或出于不满或翻案心理,而进行增续翻改。这也增大了戏曲同题翻创的几率。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是戏曲受众对相关戏曲故事的喜好,才促使剧作家们关注这题材。

而叶天山先生《论明人对英雄传奇题材的文学样式的主要选择与运用》一文提到“明代叙写英雄传奇题材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于说部、戏曲两种体裁上”,并以详实的数据说明这类题材的集中是题材对样式的选择。

原因一方面是受唐宋以来平民文学通俗化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明代戏曲的体制无论杂剧还是南戏都较之宋元杂剧自如且规模较大,适合搬演在话本说唱中容量不断增大的故事。

该文中还说明了同一故事可能存在于不同演进系统分别生发的情况,也说明了戏曲故事在接受过程的一种情形。

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史官文化意识浓厚的传统下,历史故事通过戏曲得到更有大范围的传播。

当然,可能是由于对戏曲作家来说,利用历史故事的模式往往可以曲折抒发在现实中不便言明的情感思想;而对受众来说,历史故事题材戏曲能常普通人对帝王将相等曾左右了历史进程的人的生活的好奇。

因此这类剧作才能长演不衰而又能时时翻陈出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