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让萧铣暂且留下了这三万多出来的海路军士兵的兵权。萧铣一开始觉得很是错愕:纵然杨广已经充分信任了自己,对于自己带兵帮着平叛剿匪之类的事情不再狐疑,但是也不至于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就手执利刃、授人以柄吧?
不过,从杨广后来补充的那句“朝廷很快会重新任命右翊卫、右武卫大将军”的言语中,萧铣就听出端倪来了——来护儿在高句丽灭国之战前,是右翊卫大将军,大隋军中第二人,而且与宇文述关系不算太和睦,而且宇文述是北人出身,来护儿祖籍扬州,算是南人出身,两人在军中分列一二,正好相互制衡。
现在,杨广接受了萧瑀和裴矩当初的计策,在不损自己天子威名信用的情况下灭了高句丽,但是也损失了萧瑀和来护儿这两大文武忠臣的官爵,为了堵天下悠悠众口不能重用他们,所以军方自然出现了权力的倾斜,在重新封右翊卫大将军来分宇文述的权之前时,杨广不太愿意把淮海行营的人马重新收拢回来。这一点,从今日的会晤都没有找宇文述参加,也可以从旁印证一二。
想通了这些,萧铣不再忸怩,很是坚决地直接答应:“臣遵旨。”
杨广很是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去岁爱卿剿灭刘元进、击退杜伏威后,马上就赶上了出征高句丽,当时朕已经身在辽东,都没空封赏你。没想到对高句丽的最后一战中,再加上后来灭新罗,你又劳苦甚多,立功不少,说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萧铣很想说不要赏赐,但是那样显然不符合杨广的脾气,略一转念,就说道:“臣自然希望陛下赏赐高官厚禄,不过若是可以的话,臣宁可不要这些,只求以本身的赏赐换取陛下将来能给八叔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当然若是陛下准备为臣的赏赐足够丰厚,还能换取更多的话,那臣贪得无厌一次,还请陛下将来能赏还来总管的爵位。”
他没直接一并给来护儿求情,只先说给萧瑀求情,因为他不想让杨广觉得他和来护儿的私交已经很好了,可以和他与萧瑀的叔侄之情相提并论。即使后来提到来护儿,也不求给来护儿官复原职,只是求赏还爵位,好让来护儿一门荣退。
“你这惫赖之徒!哈哈哈哈,当朕真是薄情寡义之人不成!这些事情,还要用你的赏赐去换取么?朕心中自有分寸。至于你么,既然不肯说,朕便在兰陵郡公之上再加一级,封你为梁公,加食邑至三万户,与南阳食邑户数同列,至于官职么……江东七郡讨捕大使,却该如何处置……”(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加官进爵
杨广沉吟之间,下面三臣皆钳口不语,唯有新爬上内史省一把手的虞世基一咬牙,开口为君分忧。
“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略有不宁,贼寇虽然不是朝廷天兵对手,却已然流窜数年,对于朝廷守牧文武辖区之间的缝隙颇为了然,多有官军进剿则贼寇撤入邻郡暂避之现象,以至于山东、河北诸地,贼寇屡剿不绝。有鉴于此,臣觉得朝廷不如借鉴开皇年间州、郡、县三级军政体系的一些优点,避免如今各郡留守遍地、互不统属的弊政,以利于清剿贼寇。”
杨广敏感地眉目一挑,森然道:“怎么?难道你还想让朝廷重新回复开皇年间的政体、‘非郡改州’不成?”
虞世基略感冷汗,这犯言直谏的活儿真不是他这种明哲保身的人该干的。不过他也不是一位懦弱,只是觉得没必要做无益的牺牲,如果一个意见是有可能成功被杨广接纳的,有时候他还是会鼓起勇气说出来,绝对不说的,只是那些万全没可能被采纳的意见,没必要自讨没趣。
“臣不敢,陛下废州改郡,使天下郡守所握,不过天下的百分之一,再无不臣之人可以因其形势,大隋江山万年永固,皆陛下之惠。然贼情汹然,专挑各郡留守及讨捕大使空缺边界躲避也是现实,臣以为,不若在郡上另设一级政区,却不以州名,也不置常设主官,只设临时监察并督办防务之职责。无权直接干涉郡县政务。如此可取州郡县三级政区之利,又实郡而虚州,不致成割据之害。”
这个建议。相当于是后世实地级市政府而虚省级政府的权力,比如后世的地税什么的都是地级市一级筹措,省级却没什么可以直接管的税,不能经办很多具体事务,更多只是组织监督工作。其实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远见的帝王做过这种思考,并且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杨广作为一个很能折腾的君主。其实也肯定早就想过了中央直属地级市的很多麻烦琐碎的弊政,无奈废州改郡是他自己大业三年时候推广的,又不好开历史的倒车。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现在虞世基提出的方略,倒是让他眼前一亮:这相当于是恢复了汉制十三州的大行政区雏形计划,但是又要删除大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某些权力,比如民政财政。防止形成自成体系的藩镇割据。若是可以换一个名字。不再用“州”的话,相信杨广内心也会好接受一点,毕竟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那么,以虞卿以为,当以何名此官制?”
“臣只是妄自揣测,怎敢随意定名……”
“只是让你建议!”
“臣……以为断然不可再用‘州’之古名,当体现本朝气象,不如用‘道’。区划则以江河、古州域为雏形草界;道之长官只管军权平贼、监察地方,不可直掌民政财政。主官不如称‘经略使’,若非贼情严重及边疆之道,平时可称‘观察使’,比照经略使更削其军权,仅如巡查诸道御史一般。”
杨广咂摸着虞世基的建议,问道:“道……经略使……观察使……实话说吧,这是谁为你想出来的?”
虞世基见瞒不过,一咬牙跪下奏对:“启禀陛下,是萧史令去职前,苦思朝廷弊政,然无机缘向陛下上奏,离任时将其数年所思审录赠与臣,让臣觑便而谏,臣不敢贪功,然亦望陛下勿因人废事。”
“原来是瑀弟所想……哼,你当朕是那等人么。在列数人,何人不是朕之腹心,难道瑀弟的事情你们还不了解么?虽然他如今不在朝中,可是他的良言,朕还是会慎行的。”
历史上,经略使这个官职名字和“道”这个行政区划,还要再过十五年,才会在贞观初年出现,出现的目的,自然也是解决郡级别官僚在战时体制下调度资源能力不足的弊端。这么穿越的政体官制提前出现了,当然不可能是出于萧瑀的本意,自然是萧瑀被撤职之前,萧铣数次与八叔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