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道小婉和妞妞暂时留在长安之后,心里才多少好受一些。
张府这边,张麒到底是男孩,对于兄长外放到岭南的感触还不是很大,而且平素听张府去岭南的人回来述说岭南种种,倒是觉得稀奇,只是张楠听说兄长远赴岭南,很是流了一通眼泪,说是自己出嫁的时候大哥不能来送行。
“傻丫头,不是还有你二哥、三哥在吗?若是铁牛回来的早,你嫂子也可以帮你张罗。”张陵安慰了半天,这才哄得张楠破啼为笑。
有些辞行酒能推就推了,但有些是推不得的,这日刚赴了柴哲威、柴令武兄弟的酒,喝得有几分酒意的张陵带着张松回府,堪堪走到街口,便听到后边传来一阵马蹄声,然后传来一声喊:“张大哥,留步”
“怀玉,你前两天不是刚请我吃过酒吗?”
张陵回看时,却是秦怀玉和另外一名青衫文士,他以为又是来请吃酒的,倒把酒意唬醒了几分:“我今天可不能再喝了,说什么也不能喝了”
秦怀玉笑道:“不是请你喝酒,是向你推荐一个人的。”
“荐人?”
张陵有几分不解地反问道。
秦怀玉点点头,将身后之人让出来:“这位是唐宋先生,字子益,是家父一位好友的弟子,熟谙刑名钱粮之事,文笔畅通,几年前便已经回乡了,是家父再三上门才请得唐先生出山。”
张陵这回酒意却是完全消了,眼前这位唐宋虽然穿着一袭青衫,相貌却是鼻直口方,身材颀长,颇有武士之风。
俗话说得好,‘无幕不成衙’, “幕”,就是指幕僚与幕友,是官府中那些没有佐官之名而有佐政之实的师爷们。有的说法,在州府以上衙门的坐衙的称为“幕僚”;充作笔吏,办理行政司法方面事务的叫“幕友”。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时代所划分的阶级中,读书人无疑是身份最高的,而读书人的最高成就则是身在朝廷,得居高位……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但是,朝廷录用的官员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以科举之途达成心愿,而他们又不肯碌碌无为地老于家中,所以这些读书有成而屡试不弟的读书人便成了师爷的来源,以另一种形式实现自己的抱负。
虽然说幕友不是正式的朝廷官员,可是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一个优秀的幕友可比十个平庸的下属更有用。张陵以前在别驾任上的时候,也不方便去找什么幕友,凡事必亲自去办,实在不成了,回家和小婉探讨一番……小婉虽然多了一些发展经济和制定一些政策条例的经验或见识,可对于刑名和钱粮之事就差了不少,所以急需有一个优秀的幕友。
这两天有不少上门来推荐幕友的,可张陵对于那些明显有几分功利之心的家伙很不感冒,甚至连河东张氏都送来了一张名单,也被他当垃圾一般的扔掉。但是,秦琼可不一样,在张须陀麾下,他素以智计闻名,能与他为好友,才学必非寻常,教出来的弟子当然不会逊色。
秦怀玉说着话,又转过去对身后那人说道:“子山,这位就是张须陀大将军的长子张陵,新任的韶州刺史”
唐宋听了,躬身向张陵拱了拱手。
张陵微微一笑:“唐先生,有劳了。”
秦怀玉就是来送人的,送到走人,极其的潇洒,张陵虽然是应下了,但具体的还要谈一谈,当下便请了唐宋回到张府,两个人在书房摆了酒菜,边饮边谈,竟然是十分的相得。
晚上,小婉知道是秦琼帮忙寻找的幕友,又听了张陵的介绍,心中也是欢喜,如果帮着发展经济,是她的所长,但处理政事,却是她之所短,只希望那位唐宋先生不负所望。
“阿陵,那个唐先生多大年龄了?”小婉忽然问道。
“大约二十六、七岁吧。”张陵问道。
“成亲了没有?”小婉又问。
“好像是没有家室。怎么了?”
“没什么,睡觉。”
小婉没有回答,而是独自想起了心事。
她身边的两个丫环,紫鹃跟她要早一些,而且年龄渐长,原想将她跟张松撮合在一起的,谁知道紫鹃却是不愿意,小婉不便相强,如果这个唐宋为人不错……倒是可以考虑。
该走的总是要走的,小婉尽管舍不得,却是不好拖了张陵的后腿,以张陵的这个年龄,独挡一面成为刺史在那些老朽眼中已经是‘幸进’,若是迟迟不能成行,还不得被他们说成‘懈怠’?便是李世民的脸上也不好看。
十里长亭,灞桥垂柳,小婉和张陵依依惜别,妞妞还小,轻轻在她脸上按一下,便‘咯咯’的笑,宝儿却已经懂事,这两天正跟着张忠拿张小弓学射箭,不知怎么想起父亲在泾州剿匪的事情,冲着张陵挥挥手道:“爹爹,如果到了韶州那边,有强盗千万不要打”
“为什么?”张陵笑着问道。
“留下他们等来年宝儿去了之后,剿灭他们”宝儿挺胸叠肚,做出一付威武模样,
“哈哈(呵呵)……”
张陵和小婉都笑了起来,倒是把别愁离绪冲淡了不少。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婉姐,家里就劳烦你照顾了。”张陵执着小婉的手,一派深情。
“放心,你也别忘了我交待的事情。”小婉低声嘱咐。
张陵作恍然状:“不就是不准纳妾的事情吗?我记住了。”
小婉脸一红,作磨牙状:“我说的是考察唐先生人品才学的事情。”
“噢,原来是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