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538章(第1页)

第538章(第1页)

即使是在幽州内部,离关中和中原更近的那些郡不讨董,辽东却第一个扯旗,中间隔着那么多中立者……怎么看都不靠谱呐。

幸好,糜竺很快解开了他的疑惑:“徐都尉,眼下就有一个讨董的机会——董贼试图依靠矫诏乱命,扰乱地方,不知徐都尉肯不肯带兵截击董贼逆使公孙度?”

“公孙度!”徐荣大吃一惊,他毕竟只是都尉,那些海战船只和商船队糜竺一直是另外托人负责的,所以徐荣的情报源并不多,他是真的第一次听说公孙度被派来的消息。

糜竺:“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徐都尉,我素知徐都尉与公孙度有旧,董贼这次便是矫诏让公孙度接管辽东、乱我辽东。徐都尉以为如何。”

徐荣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府君这几年待我以恩义,荣岂能不知。且府君施行仁政,辽东上下俨然、百姓安居,皆有目共睹。但那公孙度与荣确是同乡,还有一些世交。

府君若有疑虑,荣愿交出兵权,府君另派他人带兵拒之。荣虽未为府君领兵作战,但这两年帮府君练兵,严整军纪,如今上阵之兵,都是荣精练而成,也算尽了本分,对得起府君恩遇了。”

反抗糜竺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来糜竺对他很礼遇,二来太史慈这两年在东莱的兵力也不少,而且太史慈的个人勇武更在他之上,而且军中将士的家属都住在沓氏县、还被分到了很多田地。

而且。刘虞希望他讨董,这就不存在“糜竺是为了一己私利投机型讨董”的嫌疑了,人家那是受过“大汉之光”信用背书的。出于忠义的考虑徐荣也不可能选别的。

糜竺:“我岂有不信徐都尉之意,徐都尉若是肯为国效力,本可做得更多。你以‘引兵为内应’诱之,其定然不备,我们一鼓擒之,也可少造杀孽。”

徐荣:“多谢府君用人不疑,但卖友求荣实乃不吉之事,虽然公孙度与我交情不深,终究是有些故交的。我若诱杀之,岂非被天下耻笑。于府君名声,恐怕也多有不利。”

糜竺起身,亲自给徐荣把盏了几杯,抚其背劝说:“这么说吧,我看公孙度从公孙瓒处,应该也借不到多少兵。如若远涉数百里、明着与我辽东军一战,公孙度也定然不是对手,但无辜士卒多所杀伤,也非我的本意。

你若愿虚与委蛇诱之,我保证事成之后不杀公孙度,甚至还可以给他一份平安俸禄、另转授官职,只要能确保他的野心不再威胁到我们辽东就行。

如若非要选择刀兵血战,那就没有做人留一线的余地了,最后肯定不能留他性命。公孙度是生是死,看徐都尉如何抉择。”

徐荣眉毛一挑:“府君这是想事后软禁他?还是别有处置?”

糜竺:“我尊重徐都尉的意见,你觉得如何处置,你才能接受,我觉得行,那就做。你要是觉得不软禁,把他放到一个十年二十年内不能回来争夺辽东的安全之地,我也可以商量的。”

徐荣立刻觉得好受了不少:咱这不是出卖老乡,咱是防止老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帮他悬崖勒马,留一条命。

“既如此,荣岂敢不从命,还请府君届时信守诺言。”

第275章沦落为岛夷的公孙度

几天之后,公孙度悄咪咪拿到了公孙瓒临时赞助的两千骑兵。

南皮之战(就是前文换了地理位置后的“新界桥之战”)结束后,公孙瓒的义从被麹义打得损失颇重。所以他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拿出太多兵力,去赞助一个出了五服、号称肯当你傀儡的同宗潜力股。

但要通过陆路奔袭辽东,要经过辽西走廊四百里无人区,步兵行动又太迟缓了,所以,只有全骑、少量精兵路线。打完这一仗后,如果夺回了辽东,这两千骑兵的剩余部分,还是要还给公孙瓒的,长远利息分红更是不能少。

交付兵马的时候,公孙瓒也不忘提醒公孙度一句:“升济贤弟,如今已经入秋,辽西临渝塞以外的数百里狭长地带,秋雨连绵,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你要快速奔袭,以圣旨招揽数县还是走卢龙塞外的大草原吧。”

公孙瓒是辽西本地人,他当然非常熟悉这儿的地理。

所以他说出的路线,跟历史上后来田畴献给曹操远征蹋顿的路线惊人吻合,都是让出卢龙塞走燕山以北的大草原,而非濒海的辽西走廊。

“伯圭兄放心,我自会见机行事。”公孙度拿到兵马之后,就开始动手准备出兵。

说来也巧,公孙度刚刚准备好部队所需的肉干、干粮,就有一个故人主动送来了密信。

居然是辽东都尉徐荣本人,亲自来跟老乡攀交情了,表示希望将来共分辽东五郡之地,还“泄露”了现任辽东太守糜竺用心不良、平时不起兵讨董,听说董卓的圣旨来撤他的职了,才临时装模作样起兵讨董,其贪图一己私利而违抗圣旨之情已昭然若揭!

“天助我也!徐荣不愧是当初被我义父提拔之人,还记得知恩图报。”公孙度闻信大喜过望。

公孙度的生父叫公孙延,但早年就逃官不仕。而公孙度少年时原名公孙豹,留在了玄菟郡做郡吏。当时的玄菟太守叫公孙琙,公孙琙也有个儿子叫公孙豹,但是没养到成年夭折了,公孙琙悲痛之下发现了与死了的儿子同名的小吏公孙度,就非常器重他,收他当义子提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