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连忙说将来会考虑的,但现在别多疑。然后,刘备又接上一句:“那若是完全息兵养民,这一年半里,这些士卒难道就拉去军屯么?可惜蜀郡等地早已田亩拓殖殆尽,除了山林之外几无荒地,数百年号称天府,无处可垦啊。若是如曹操、孙坚等,我早就让士卒专心屯田了。全部派去修治梯田,又不能快速回本。”
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开发率确实太高,而且成都平原包括巴郡一共四百万的人口,至今还没有受到过大的损失,也没多少田空出来缺人耕种。
相比之下,曹操在兖州,因为青州黄巾军的反复洗,倒是有很多荒可以开。
十万壮丁吃着军饷不干活确实是个事儿。
李素想了想,分析道:“若以士卒服徭役,无荒可垦,也可略加兴修水利。去年今年两年,我在蜀郡数县依托水力大兴工商,应该颇有建树了,此番回到蜀郡,正要找公达、子瑜验收。
而岷江航运至今整顿不畅,在犍为郡南安县(乐山)岷江与沫水交汇处,依然要卸货陆运换船。若能在南安比照都江堰之法,修堰导流、平缓涡流,既利航运,又利灌溉,还能多造水车缫丝纺纱、碾米锻铁,为百年大计。
另外,我恰才所说‘劝袁术、刘表共伐李傕郭汜’的借口,也可虚实相应而用。如若袁术果真不臣,伐之可也。如若没有借口,我军届时也可假装骄纵,放出风声说‘蜀道艰难,由褒斜重修栈道伐郿不易,欲先图南阳、效法武关道入秦故技’。
这样,将来我们真动手之前,也可麻痹李傕郭汜,让他们以为我们实则暂时还无心北伐,只想与袁术争夺地盘,以李傕郭汜之贪婪而无远志,我们缓图之说不定还会诱发他们自相残害争利。总之就是真要打傕汜的时候对外假装声称打袁术,真要打袁术对外就声称打傕汜,该做的只做不说,该说的只说不做,虚实妙用于此为甚。”
第324章权摄汉中王
被李素如此反复劝说,刘备也彻底熄了连年用兵的念头,决定暂时内修政理,彻底消化一下地盘,同时示敌以虚,让敌人自己麻痹,甚至自相图谋。
这个计策的要点,也跟“郭嘉遗计定辽东”差不多——历史上曹操攻破乌桓之后,不急着讨伐公孙康,结果就是公孙康、袁尚自相图谋起来。对于内部本来就不团结的敌人,逼急了容易抱团,缓图容易自我兼并,这是古今皆然的。
何况李素知道李傕郭汜内部本来就会生出嫌隙,只不过历史上这种内乱要到195年才彻底激化到“一个劫天子,一个杀百官”的程度,但李素完全可以催化加速,让他们在194年就提前被离间。
刘备和李素窃窃私语地谈完之后,一直在不远处观望寻找拍马屁机会的法正,也终于敏锐地逮到了这个空档。
他虽然听不见刘备跟李素说了些什么,看观其神色,法正也估摸出这是在谈未来的大局战略方针。看刘备那不甘心的表情,应该是被劝诸如“徐徐图之”之类的话了。
法正便心生一计,想起了当初五丈原之战后,李素跟他聊起的那事儿:当时刘备是刚刚救驾失败受伤回来,法正就想劝刘备“既然皇帝被挟持了,王允也被杀了,没人听主公辞让,不如顺水推舟正式受诏称汉中王”。
而李素那时候以“自古未闻败战而晋爵为王者”劝阻,让法正别莽撞,至少要等一场可以让天下人服众的军事大胜之后,才能讨论这事儿。法正觉得也有道理,就按下了。
“看主公的样子,杀了董越樊稠之后,应该暂时是无力再北攻张济了,也不知需要屯田积谷内修政理多久。不如趁这个机会,再劝主公奉诏称王,也好名正言顺,也便于内修政理时革除弊政。”
如果只是州牧,依法行政处理内部军政事务是没问题的。但要搞变祖宗之法的大刀阔斧改革,还是差点火候。
历史上孙策孙权就没敢怎么变法,而曹操很多新政是当上了司空才推行的。刘表、刘璋也没什么底气变法,都是在自己地盘上因循旧制为主,这都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想到这儿,法正就趁机上前敬酒劝进:“主公,今日赖天子洪福、主公英明、将士用命,我军斩获原董贼麾下中郎将董越,并叛军诸校尉之樊稠,虽未竟讨伐傕、汜,迎回天子之全功,但也足以示海内以震慑,让天下不尊汉室之贼常怀惧怖。
考虑到蜀道艰险、秦岭难越,叛军彻底控制关中之后,要想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尚需数年积劳,当此国难之际,为让天下讨贼义士人心凝聚,主公宜尊奉天子故诏,称汉中王!”
法正此言一出,满场的喝酒笑闹之声很快平息了下去,随后是乱糟糟的劝进附议之声。
“主公,非常之时,且假权宜、不辞谤詈,法正之言是也。”
不过,也有一些人虽然附议,还悄悄嘀咕了几句,主要是觉得法正年轻识浅、人微言轻,这种话不适合他第一个来说。
毕竟现在的法正还不是四十岁的高级谋士,他的官位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县令呢。
劝人称王的功劳,怎么能让一个县令得到,就算他家是右扶风名士望族出身,在五丈原和陈仓道两次战斗都立了功,现在应该稍微升一升,那也没多大空间。
而今天鲁肃又不在场,因为鲁肃还在河池县呢,只有法正因为献上樊稠的首级才出差赶上来沔阳,其他刘备身边谋士文官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