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645章(第1页)

第645章(第1页)

就在孙坚驻扎在合肥县城,考虑找谁借贷渡荒、以逃避袁术的粮草卡脖子行为时,他听说一个本地的官员慕名来投奔他和他儿子了。

长子孙策大大咧咧地登堂入室,引着一个客人向他介绍:“父亲,这位是我义弟,居巢县长周瑜。他说他愿献计,为我军寻找外援,解决数年的大军军粮问题,不再仰袁术鼻息。”

孙坚大为诧异,抬头打量了面前这个刚刚来投的年轻人,估计也跟策儿一样,才十八岁光景吧。

如此年少,能有什么计谋?

不过人家也是九江郡望族,长辈有很多做过高官,这一点孙坚还是必须尊敬的,所以他摆出礼贤下士地姿态诚恳询问:“周郎计将安出?”

周瑜:“使君,瑜以为,使君两年来下一郡而袁术收一郡,则始终没有根基自给自足。所失何止数郡?而使君兵强马壮,历战数年,收编战俘,麾下战兵已不止三万,若有一两年供给,拿下扬州也并非不可能。

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将被江夏隔开的长沙郡飞地,让与其他诸侯,换取一笔巨额的钱粮军需,以为脱离袁术的后手。”

孙坚也被这么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长沙郡虽为飞地,且税粮难收,缺乏治理,可人口依然近百万,应纳税壮丁不下三四十万,每年理论上税粮过百万石。

若要让出长沙郡,除非有哪家诸侯肯出价值数百万石粮的物资,否则谁又会考虑?可袁术正要遏制我军,刘表、虽近,却也刚上任不满两年,没有如此多余粮。刘备倒是有钱粮,可他在荆州的地盘也不过是宜都、武陵,刘备的钱粮都在号称天府的蜀中。物资转运困难,如何能寓我们交易?”

周瑜回复道:“使君与众人一样,恐怕是小看了刘备千里转运、货通天下的本事了。我昨日听闻同僚历阳县长聊起,说刘备找了徐州甚至可能是辽东的使团,不远万里入蜀贸贡,因为使团中似乎有平夷校尉太史慈。三天前经过的堂邑,前天经过的历阳。

而且还听说,自从刘备以赵云攻下宜都郡后,赵云在宜都也是伐木无数,听说三峡两岸群山密林都秃了不少。我粗粗算过过往商旅看到的情况,赵云在宜都造船,恐怕不在少数。刘备虽号称将全部钱粮集结于北伐,可从之前传来的董越、樊稠入寇汉中之状来看,汉中显然空虚,刘备并未常年将部队、物资集结于汉中,肯定是都囤积在犍为、巴郡了。有水运顺流而下,说不定刘备会答应这个买卖。”

孙坚还有些不相信:“真要是这样……那刘备也太有钱了。既如此,明天那太史慈抵达居巢时,你代我招待他一下,带策儿一起去。别堕了我的威名,不管谈不谈得成,先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试探一下。”

第330章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贼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长江中下游的初冬,西北偏北的大风非常猛烈,而江面又开阔、水势平缓。所以太史慈的使者船队,在大江之上日行数百里,行动非常迅速。

毕竟这一段的长江,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往南行驶的船冬天能一路利用六十度角左右的顺风,效率极高。直到彭蠡(鄱阳湖)之滨的柴桑(九江)后,长江才往北拐。

然后从柴桑到荆州江夏郡的夏口(武汉)进入汉水之前,才是逆风逆水,会稍稍辛苦一些,必须走之字形抢风。

这天,大约是离开丹阳郡后的第三天清晨,太史慈已经带着陈矫、华佗抵达了上游三四百里外的居巢县濡须口。

(注:濡须水南口连接长江,北口连接巢湖。后世修筑濡须坞的那个位置是北口,太史慈开船从长江上经过的是南口)

行船闲暇无事,人就容易吹嘘往昔峥嵘岁月。太史慈自问也算是刘备阵营里跟从比较早的老资格了,就在华佗、陈矫面前显摆他的阅历:

“你们可知这濡须口之水,通往何处?没错,此河北口便是巢湖,当年的丹阳贼第一大豪帅郑宝,就是在巢湖中筑造水寨,又在湖口设坞。官军每每围剿他,他就退到湖中,因此灵帝年间屡不能剿,反而任由他成为卖丹阳私兵的第一大商,朱儁、孙坚都曾不得不与之合作。

后来,还是右将军与镇南将军受燕王之命来此募丹阳兵平张举张纯,右将军恨郑宝居间抬价,与镇南将军设计攻杀之,丹阳豪帅之祸遂平,从此朝廷诸将募丹阳兵,再无豪帅居间赚取差价。这事儿说起来都六年了,比我跟随汉中王还早半年多。”

这事儿明明跟太史慈半毛钱关系没有,但任何公司里那些入职早的人,都喜欢跟新员工聊“当年我进公司时看到的前辈业绩”,这是人之常情。李素和关羽那点“让丹阳兵直接把身卖给用兵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小功劳,就被太史慈吹得悠然神往。

“当年右将军还只是一介佐吏、年不及冠吧?真是少年有为,六年时间从一介三百石佐吏做到右将军。我如今已经比右将军当年年长三岁了,还是一事无成,舅父虽让我当郡中功曹,却了无功绩。”陈矫也很配合太史慈,同时也是确实发自内心地感慨。

太史慈很是得意:“那是,这世上有几个人能跟右将军相比……”

他刚刚吹逼吹到这儿,忽然戛然而止,眼神也是微微眯拢,因为他看到前面濡须水内,忽然有一队轻快的斗舰战船从濡须口驶出,横截在大江之上,那架势,一看就是要拦路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