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1603章(第1页)

第1603章(第1页)

所以王平的升官幅度也是最大,直接从校尉级别跳过中郎将和杂号将军,居然最终给到了四x将军中最低级的安北将军,封阆中亭侯,食邑五百户。

历史上,王平得三十年后、年过五旬时,才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打完街亭之战斩马谡后,因为王平有劝阻马谡之功,才给到这么高的位置。现在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大家也没有什么不服的,朝中高级武将都知道,这是王平这辈子最高峰的闪光点了,后续他或许没有再建这种奇功的机会。也许到天下重归一统,王平都要一辈子顶着安北将军了。

王平之后,张任功劳再次,因为他在持续近五十天的围困张辽战役中,始终围住了张辽往南突围的道路、以及阻挡了袁绍往北狂攻石门陉救出张辽的企图。

所以张任被提拔到杂号将军,称强弩将军。这封号也不算首创,几百年前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了,最初汉武帝以李沮为之,此后历帝也多有封此将军号。

关羽麾下诸将,功劳再次的是徐晃,他参与了阻击吕布的战役,以及对张辽北逃的围堵,综合算下来,也是提拔到四安将军,称安东将军,战后跟王平平级。

不过,徐晃战前的级别比王平高,所以这次战役中的升官幅度也就小了。但他的领兵才能比较泛用,未来还有不少别的立功机会。统一过程中还有可能升。

另外,考虑到做了四x将军级别后,就有可能承担一个州的防御使差事。战后王平如果没有用武之地,可能会被安排回益州担当防御使。

而徐晃因为是河东人,关羽老乡,后续的战斗还要一直参加,有可能被刘备任命为并州防御使。至于并州防御使的地盘,就要靠跟吕布的后续作战抢过来了。

至于其他参战部队的主要将领,比如张飞、马超,那战功自然是在徐晃之上的,甚至更在张任之上。

毕竟他们都在击溃吕布的战斗中立了主要功劳,马超还有歼灭成廉、保卫河套的功勋。

只是他们级别都已经很高了,所以张飞只是增加了食邑,没有动车骑将军的官职。马超则是从征西将军提为左将军。

河北战场的主要功臣全部封赏完之后,重头戏就轮到了平吴的文武众臣。

第769章册封公爵

刘备对李素的封赏思路,恰好与他对关羽思路互补。

因为建业还没光复,所以对李素的封赏同样不能一步到位。刘备留下了这个借口,准备过几个月、拖到来年再升一次。

于是,刘备就暂不动李素的职官,继续保留司空,同时对他的外任总督略做调整。考虑到司隶地区即将全部光复,刘备就把李素的卫将军职位拿掉,先加司隶校尉。

明年说不定还会改革官制,让司隶也允许出现临时性的“总督”职务,然后把李素对司隶地区的管辖合并到他的地方官职里面去。也就是在李素的“总督xx州”里面,加一个司隶,类似于后世那些设总督的朝代,有“直隶总督”一样。

当然,“总督”的年限上限依然是要卡的,所以刘备才希望过完年再给李素加司隶地区的总督。这样才能确保“总督”职务依然是任期一年、皇帝可以特批再延长一年,也就是总任期绝对不超过两年,杜绝出现割据的趋势。

最后,将李素的爵位从万户的县侯提为郡公。

这也是刘备三开汉室后封出的第一个公爵——倒不是说刘备给李素的待遇超过了关羽,只是朝三暮四调整下顺序。给关羽先升大将军后给公爵,给李素先封公爵后升丞相。

主要是刘备知道,李素自己不希望在三十岁前当上丞相,要给后世一个好榜样,那就明年再说好了。

局势发展到目前这个状态,对李素的每一次封赏,都不再仅仅是他和刘备之间的事情,而是要作为一种制度建设的模范,供后世帝王子孙学习的“祖宗之法”。

所以,才必须慎重。以后几十代皇帝,都是要不断援引这个案例,作为卡功臣升迁速度的标杆。

关于郡公设置的很多细节,也都成了今天这场大朝议上的重中之重。

当然了,关于郡公的性质,关西朝廷和关东伪朝倒是非常默契,都规定是不立社庙、不追封祖宗。

所以这种郡公跟历史上王莽、曹操的公爵有本质区别。

因为对王莽和曹操来说,最关键的不是是否称公,而是这个公要自带社稷、追封祖宗七代,和一套独立的公国朝廷班底。有了那些东西,才能先自成独立国家、有独立行政和军事体系,为篡汉建立基础。

没有社稷、没有自己政府班底的郡公,是没有皇权威胁的。

季汉第一个公爵的册封,当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满朝羡慕嫉妒和热议。

不过,光复整个江南的功劳,毕竟足够巨大。李素从年初歼灭击杀孙策开始,他已经累计了那么多功劳都还没议升赏,此刻数功并赏,升高点也说得过去。

另外,为了给郡公这个制度开个好头,形成惯例。刘备这次虽然给李素公爵,却没有打包“不名不趋、剑履上殿”这一整套“如萧何故事”的额外礼遇。

只是把“剑履上殿”这一项单独抽出来,作为未来公爵的一贯礼遇。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历史上的萧何故事只是给萧何这个特定人物的,而不是普发给某一级爵位的待遇。后世模仿“如萧何故事”,一般也都是一朝只有一人,都是权倾朝野之辈才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