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1622章(第1页)

第1622章(第1页)

袁绍听到一半,瞳孔已然剧烈缩放了几下,脸色由白转红,由红转青,又由青转紫黑,血压肉眼可见地大起大落。

郭图连忙上去揉胸拍背,袁绍还是忍不住大叫一声,又气得吐出血来:“雷薄无能匹夫!害死三军!

这种山贼出身的废物,要不是当初孤那废物反贼弟弟家族之耻非要诏安他还让他守雒阳,孤会用这种沆瀣渣滓?还不是他降了孤之后,为了不寒远人来归之心,勉强原职留用,没想到最后害了三军啊!

怎么世上会有如此不知兵的废物将领,他撤军的时候不知道观察关羽的动态、不会瞅个关羽的兵力抽调回归河内、支援张飞的契机么?就在关羽堵着雒阳城的情况下硬突围?

孤给他们的撤退将令是怎么说的?里面没有详细到撤退前的注意事项么!”

还别说,袁绍之前给雷薄陈宫等人的撤退命令里,还真是考虑到了被关羽追击时该如何处置的问题。

毕竟袁绍也是挺爱远程微操手下的部队的,他当然关照了下属“张飞正在急攻壶关陉,所以一旦张飞受挫,关羽在河南方向的兵力会被抽调过来,支援主攻战场的张飞,你们要撤也等个空档再撤”。

否则要是直接不管不顾撤,不考虑被围追堵截,那不成毫不知兵的铁废物了么,袁绍可是理论上知兵的。

好在雷薄那边的后续消息还没传来,所以袁绍吐完一口血、一通臭骂之后,居然心中气顺了一些,总算是觉得把罪责归咎给了手下,是手下无能不是他的大战略决策错误,他也就稍稍舒坦了。

郭图审配听了袁绍痛骂,找到了推卸责任的宣泄口,一时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们觉得,雷薄确实是个弱智,但雒阳那边还有陈宫,陈宫的智商估计不会忽略那么显而易见的兵家大忌,多半是已经注意到袁绍的关照了。

这种情况下,雷薄依然覆灭、虎牢关依然陷落,说不定还是要归咎到袁绍一开始的战略判断和情报有误——也就是,根本不存在什么“关羽的主攻方向改为壶关了,张飞受挫后关羽会把主力渐渐抽调过来,在河南留下空档”。

也许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空档!关羽是在演咱们呢!给关羽出谋划策的诸葛亮在演咱呢!

郭图心中这方面的想法还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他一贯顺着袁绍的判断拍马屁,所以袁绍的这个判断算是郭图和他共同作出的。郭图潜意识里不会觉得是自己不好,也就回避往这个方向多想深想。

但审配却是旁观者清,心下雪亮,暗忖:这个误判就是郭图和主公共同作出的!至少也是主公作出后郭图怂恿加强了!

无奈现在袁绍需要这种推卸责任的心态来保护其健康状况,审配就算看穿了实情又怎么敢揭穿呢?

要是揭穿之后,袁绍气得再吐血数斗,这个责任审配扛得起么?

他只能选择闭嘴。

可惜的是,无论审配如何隐忍,如何放任袁绍的鸵鸟心态。对面的诸葛亮却是不会放任的。

审配郭图为尊者讳不点破其中的因果关系,诸葛亮却会连番散布谣言,进行舆论攻势,把这个错误决策里,袁绍的问题宣传得天下人尽皆知,至少邺城里人尽皆知。

而且,很快就有新的猛料要来了,审配郭图想捂盖子都捂不住。

第778章作的最高境界:不气死老公不罢休

因为消息传递延误的关系,十月十七袁绍在邺城刚听说虎牢关陷落的消息、其他详情还不得而知时,在河南尹的正面战场上,关羽其实早已取得了多得多的实际战果。

把雒阳八关的门全部一关,关羽的主力虽然还没有全部集结回雒阳城外、进行层层围城威慑,但雒阳城内早已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这座大汉都城易主是不可避免的事儿了。

关羽只是派了一些偏师,不足万人,草草把城池各门围了一下,摆出组装投石机和搭建望楼的姿态,然后,就在次日派出被误传死了二十多天的沮授。

……

十月十八,雒阳城内,由原先南宫改造的府衙里,陈宫、郭援,还有一批雒阳的中级文官武将,正在商量对策。

雒阳北门外,忽然鼓角齐鸣,声震数里,城内南宫北宫全部都听得见动静。

关羽军派出了无数骂阵手,借着鼓角渐熄的空档,开始齐声高喊,威胁城内的陈宫等人登楼答话。

陈宫心里其实早就已经动摇了,只是没有彻底跟麾下武官彻底统一思想,当下也不忸怩,就带了一群军司马以上的军官,全部上北门城楼。

到了地方之后,他们顿时大吃一惊。

关羽的骂阵手们,簇拥着几个文官,上前转述答话。其中一人,亮明身份,正是沮授。

“城上可是陈公台当面?我乃尚书令沮授,在沁水突围时被关羽俘获。我与麹义将军都已归顺刘备,尔等何必再执迷不悟、陷雒阳于战火?”

沮授一个人嗓门不够大,而且他身份尊贵,有铁盾保护,也依然没有靠近到城墙一百五十步之内,所以北门城楼上的陈宫等人都听不清楚。

骂阵手们又言语粗鄙,就算嗓门大,由他们转述这些雍容气度的劝降言语也不合适。所以这种场合就适合命不值钱、陈宫也不屑于狙击的小鱼小虾出面转述了。

原本在袁绍阵营就职位低微、年轻权小的辛毗,一如历史上他扯着曹操旗号在邺城城外招降袁氏故吏投降的姿势一样,带着几个骂阵手和盾牌手、弓箭手,一直走到城墙下不足五十步的位置,帮着沮授转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