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1721章(第1页)

第1721章(第1页)

“公衡,这第一道是我为众将表功的,只是陈述他们的事实功绩,不带评价,不带褒奖意见。恩自上出,升官封爵都是陛下的权柄,为臣者不当多言。

这第二道,是如果陛下看完众将战功之后,想要找我议赏,你再转一圈把这个意见交上去,也省得在长安雒阳之间再往返多跑一趟,白白多花七八天。”

李素很会办事,事实判断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价值判断。皇帝不问你的价值判断意见,你不能主动先说。

黄权也是上传下达的老江湖了,立刻表示知道怎么做。

四天之后,他就风尘仆仆赶到长安,把李素给赵云表功的奏章交了上去。

刘备也是满面兴奋:“子龙把林邑伪王全部灭族了?还在林邑、占城各处都建立贸易据点、让野人接受大汉财赋律法、海贸进贡羁縻?

那可真是罕有的光复拓边之功了。该如何赏赐他官职爵位才好。后日大朝会时,可召集群臣好好商议……嗯?对了,伯雅竟没有提他觉得子龙与其余文臣、众将该如何封赏?

云长都还没封公爵,子龙肯定也不好封公。”

黄权被刘备这么直接一问,倒也不好欺君,下意识支吾了一两秒。

毕竟皇帝没直接问的话,你可以去新丰转一两天再回来,把李素的第二道表送上,但皇帝都直接问了,否认可就是骗皇帝了。

可惜刘备太了解李素,也太了解其他臣下了。当天又是在石渠阁里私下接见递表,不用讲朝议礼仪。

就黄权这么一犹豫,刘备就看出端倪了,他也不让对方难做,直接跳下御座大踏步走到黄权面前:

“朕早就发现你几次给伯雅递表走得特别快了!有时候简直日行千里呐!拿来吧你。”

说着直接回手在黄权袖子里一掏,把李素的第二份表章拿走了,转身后还把表章在手里挥舞了一下,就跟告别似的:“行了,没外人别装了,朕知道伯雅知进退。”

第819章自古以来蔡伯喈

“还是伯雅想得周到,子龙在岭南开拓海疆,贸然给骠骑将军确实也不妥,而且南疆毕竟对大汉没有威胁,自古消灭西南夷的军功,也都不如消灭草原游牧枭雄。还是先给子龙加点爵位吧。”

刘备大致看了李素对众将的赏赐建议之后,对第一部分就比较认同。

当然李素没写“该给赵云加封多少户,或者哪个县”之类的细节,他不好写得太详细,最终决策还是刘备亲自拿捏的。

三年前刘备登基的时候,赵云是县侯五千户,后来跟江东孙家多次战斗,加过三千户,这次就先加到一万户吧。

不过户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刘备意识到赵云的封地也该移动一下。赵云那么多次都是在东南战区建功,而且有一定的海路殖民开拓能力,不如就把赵云移到南方沿海吧。

另外,刘备意识到,自从他为李素等人设置“郡公”爵位之后,也存在一个普通县侯到郡公之间,级别差距过大的问题。

李素这个郡公,一起步就是以会稽郡北部十县为封地的,不过这并不是下限,未来封其他郡公,起步阶段时在该郡的封县数可以更少一点,但至少也要设一个门槛。

同时,此前的县侯普遍都只在一个县,只有极少跨县的个例,也都是特事特批。刘备觉得可以把这两者之间的跨度调整一下。

为此,他在接见黄权的同时,让人去招来统抓人事内政的钟繇,顺便把这事儿商量一下,趁机形成制度建设。

商讨的那些文绉绉的对话没必要赘述,总之就是经过半个时辰的详细讨论后,也查看了目前主流功臣的立功封地规模,刘备做出了一个初步决策:

以后,凡是新封郡公,必须以获封该郡五县及以上封地为起步。后续可以视其新立功劳继续增县。

也就是你的功劳不够给满你五个县,你就达不到郡公的门槛。这五个县的封户数也要设门槛,必须在五万户以上。

同时,在列侯的县侯里面,允许最高跨到三个县,这一点也形成制度。

所以,超过万户的县侯,未来可以制度化地出现,最多拥有三个县、两万户。

如此一来,县侯和郡公之间的过渡,就没那么突兀跳涨,只是从三个县跳到五个县,同时又可以确保没那么容易跳过去。

这样的制度,朝廷也比较便于理解,也不损朝廷威严。

因为原本历史上,发展到汉末的时候,跨县的侯爵就开始常态化了。曹操挟成汉献帝的时候,直接就封了武平侯,有跨县的封地,而且干了十六七年才升魏公。

曹操担任武平侯期间,还写过《让县自明本志令》,把献帝给他的三县两万户加封封地给退了。

现在刘备这边,直接把县侯跨县的上限设为总共三县两万户,也是合理的。

讨论好这个制度后,刘备先把关羽的一万五千户重新挪了一下位置,拆到三个县。因为关羽最近没有新立功,所以户数是之前就增加的,现在只是移动加县数。

刘备刚登基的时候,关羽和李素就是万户,后来关羽当了大将军后,到了一万五千户。现在把这一万五千户的名额重新分到安邑、闻喜、临汾三县。

赵云是新加到一万户的,但原先的封地在北方,现在挪到南海之滨的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徐闻县。这两个县加起来其实还不到一万户,还把朱崖县的一部分户口划过去了,以供食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