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百度百科 > 第1786章(第1页)

第1786章(第1页)

而昆阳之战的功劳,定的是诸葛亮首功,关羽、高顺其次,李素再次,毕竟李素只是一开始跟诸葛亮合谋定了诱敌之策。

而武将们这次功劳普遍不如定策者高,主要也是反击阶段确实没拿到多少土地,只是歼灭有生力量和大量缴获。

关羽已经是大将军了,升无可升,这点歼敌的战果也不足以封公爵,刘备只是把关羽之前的封地封邑再加一下。因为封公爵之前需要先作为县侯有三个县、两万户,然后再封公,升迁的梯度才比较平稳。

高顺之前的将军位不算高,刘备刚称帝的时候他是安南将军。建国后数年来他负责练兵工作,军事上都是负责荆北防区,常年“中线无战事”,也捞不到功劳,也就在四平四安级别没怎么挪。

刘备当然也知道练兵也是要事,但无奈“非军功不得封侯”这祖制前几年还没彻底改革掉。练兵的成果又不好量化,所以这次算是夹带私货,趁着高顺稍微有点杀敌拓地的功劳,就给他从重封赏。

最终,刘备决定加封高顺为镇东将军——本来倒是考虑到高顺一直在南方,之前给的也是某南。但因为几个月前给赵云、太史慈、魏延那波人加封的时候,太史慈已经把“镇南”这个坑占了,刘备就顺势让高顺镇东。

而且高顺主持中线战区荆北战场的防务,以后也不需要面对南方的威胁了,江东早就灭了,未来就只对付曹操。

一般朝廷旧制,四“征”将军是主动出击平定外夷的,四“镇”是确保地方防守反击的。高顺的人设就是练兵加防守反击,说是“镇东”也挺贴切。

关羽、高顺之余,当天封赏的重头就是诸葛亮。

因为如今已经过了年关,再稍微过几个月、等到诸葛亮生辰一过,他就十足二十周岁了。而二十岁的诸葛亮,过去几年已经做过了太尉长史、大将军长史、兵部尚书,地方职务则是河东太守、河南尹。

现在立了新的功劳,还要往上升,就比较难操作了。

刘备考虑到未来一年不会有大的战事,主要是北方张飞那一路要对付幽州,而中线战场不用打,就准备把诸葛亮的大将军长史职务卸掉换个略高一些的。

毕竟大将军长史的品秩不高,只是实权比较重,是大将军身边的头号军师参谋。从级别和俸禄来看,比河南尹或者兵部尚书差多了。

考虑到新的一年,诸葛亮的恩师李素也要任丞相了,而且和平年代诸葛亮跟恩师搭班子搞内政比较多,军务会闲一些。刘备就把他从“大将军长史”调为“丞相司直”。

本来如果是平调的话,“丞相长史”和“大将军长史”相比,品秩是一样的,但丞相长史排名更靠前。而“司直”这个西汉时就有的丞相属官重设,级别又在“长史”之上了。

司直是丞相的专属属官,不像长史那样每个三公都有自己的长史。所以东汉不设丞相以来,也就没有司直,现在重设丞相才跟着恢复。

司直的职责是帮助丞相监察百官绩效,也兼顾核查官员不法。东汉没有司直之后,权力拆分出去,一部分工作就被司隶校尉取代了。

李素当丞相之后,之前的司空肯定要拿掉,而总督职务也要拿掉。诸葛亮的资历直接接任“司隶校尉”容易被人诟病,主要是太年轻。

所以让他以“丞相司直”的身份,行司隶校尉事,是比较妥当的。

百官听了刘备的封赏之后,直呼这是已经演都不演了:

还说什么“目前只是决定要设置丞相,但不知道丞相是谁,上元节朝会还要讨论”,但这个还不知道是谁的丞相的司直,却已经配好了,是诸葛亮来当,负责全方位辅佐丞相的工作。

那还有谁可以当丞相?这不明摆着吗?

第849章德配其位

章武四年,正月十二,长安城内的李素私邸,一片张灯结彩。

新年还没过完,又遇到司空三十大寿,朝廷百官自然都来庆贺,欢宴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大伙儿心照不宣,也不提三天后上元节、朝廷讨论丞相人选的事儿。

不过,饶是大家都抱着来吃吃喝喝玩乐同喜的心态,而且对于李素的奢靡都有心理准备。但这次来,绝大多数人依然被李素这儿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给惊到了。

人人内心惊呼:还是李司空特么会玩!

不管朝廷官员还是他们带来的女眷,无不如此。

或许有人会好奇:李素奢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十几年了怎么就有那么多花样?没完了么?

还别说,前几年在这些方面李素确实是消停过一阵,尤其是刘备称帝之后,除了章武元年拿出了一些新的享乐玩意儿,后面章武二年、三年都是比较收敛的,至少没怎么在长安显摆,要显摆也是在外领兵、自己地盘上显摆。

今年又迎来一波井喷,主要是去年一年李素重用吸纳了提图斯等一小撮罗马工匠。

后来因为提图斯的“千金市骨”效应,安息商人这一年来往大汉送西方工巧之物和先进动植物品种的脚步,就没有停过。

这些事儿说来不大,不会被写入正史,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大汉的经济发展民生富饶,都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哪怕刚引进的时候只是王侯将相家里的享乐,只要繁殖开来就能惠民。

李素也非常重视人才、文化、图书和物种的引进,一直以优渥的待遇保持住了西域探索的热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