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贤弟招募的那些罗马匠人献的酿西域酒的法子?这倒是比葡萄美酒更有点意思了。甄家的人也经营得好,这些日用民生之物,每每有所创举,还能惠民,不出几年,这些东西普及了,也算与民同乐。”
面对刘备的问题,李素只好托词:“确实也是受了那些罗马工匠启发……”
虽然朗姆酒真的跟罗马人没关系,但谁让他要为自己的新点子多找些借口来源呢。
刘备想了想,吩咐道:“甄家那俩弟子,这些年也都做些闲官。朕防外戚专权,也没让他们做过什么营生。这几年观察下来,也不是贪财之人,算取之有道。
让他们管皇家内务产业吧,再设置一个卿位,另寻朝廷重臣为卿。让他们从郎中、侍郎做起。”
刘备觉得这些维持民生日用稳定的行业,也该新设弄个部级的官员来管管了,目前的九卿制度只有大司农改的财部,是管国库不管皇室内帑的。
刘备一朝勋贵产业又多,是得弄个可靠的人管独立的皇家财富的。
这个东西跟清朝的内务府差不多,或者说跟曰本人那边模仿唐朝三省六部制时多出来的“大藏卿”差不多——历史上,曰本人派遣唐使来学习,模仿大唐制度后,回去搞的就是七卿制,比六部卿多出来的大藏卿,就是官天皇内帑和皇家工程、开销的。
考虑到刘备的特殊情况,也该这么搞了,否则财政压力太大,政府税收不够用,皇家和勋贵的自营产业补贴国家统一大业,也没个足够明晰的账,有点和稀泥。
内库卿设置之后,就可以跟财部卿之间互相拆借了,国库钱不够用,先跟内库借,大不了皇帝不收利息,到期还就是了。勋贵要借钱给财部,也可以走个过场,统一由内库备案,增加公信力,也防止财部欺负借款人。
第852章都当了丞相了,总得干点活
刘备来找李素,当然是有正事儿的。
了解一下李素拜相之后的心态,顺便吃喝玩乐聊聊皇亲国戚的事儿,那都只是捎带的。
安排妥了甄俨甄尧这些纨绔子弟的差事后,刘备很快切入了正题,问起对最近关东诸侯之间内战趋势的应对。
看看一切是不是按计划行事,还是李素有发现更好的机遇、可以随机应变调整、加快收割。
李素也没有更多的情报,所以并没有拿出什么让刘备觉得惊艳的新想法。其实这也正常,奇谋妙策哪那么容易想。
“陛下不必过于担忧,二袁如今的冲突,还处在试探阶段,即使动武了,一开始也会找借口,说对方那边有奸佞欺上瞒下、篡改袁绍遗命云云。
袁绍的领地覆盖三州,也算广大,既然是内战,肯定不能全靠武力解决,袁谭袁尚更多是指望拉拢对方州内的官员承认自己。
所以臣料定,开战之初第一个月,肯定双方内部都会有反水变节、自居大义之人,形成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态。二袁军事上未必有多大作为,还是扑灭自己内部的敌方内应为主。
待内部选边站队彻底结束之后,快一点的话那就二月末,才会是全面内战。何况袁绍尸骨未寒,河北正月里如此寒冷,不会真的在正月里大规模动兵的。我军要应对,也有的是时间。”
刘备点点头:“那除了翼德这一路,到时候按计划行事,二袁一旦全面血战,就趁机袭取幽州,其他可有该注意的地方么?”
李素想了想:“陛下可即日派使者去吴郡,检查去年让子龙、子义准备的大型北海沙船准备得如何了。如果船只足够、给养也已齐备,就让子龙驰援辽东吧。
臣以为,原先袁绍在时,袁家不重视海军,缺乏海船。以至于多年前试探性攻打过一次糜竺,却因为无法海路运粮过辽西走廊而作罢。这才有了后来糜竺主动称臣、年纳贡五千万钱包税,换来多年和平虚与委蛇。
曹操在三韩与耽罗早已站稳脚跟四五年了,还收服了耽罗的公孙度。曹操的海军势力远非袁绍可比,对他而言,是不会满足于糜竺每年给五千万钱的。
因为他只要武力征服,将来自己用海船队运输辽东物资补给中原,获利能数倍于糜竺的进贡。既然现在袁氏内讧,曹操顺便分兵走海路覆灭辽东,消除后方隐患,顺理成章。
更关键的是,原先曹操的沿海领地只到徐州,其出海港口为东海郡朐县(连云港),故而跨海远航多半是先去三韩,然后从三韩北渡浿水(大同江)进击乐浪、再取辽东。
现在袁谭跟曹操相合,而袁谭的领地是青州,曹操得了青州东莱郡的海港黄县(烟台)等地出兵,渡海距离大大缩短,可直扑辽东郡重港沓氏县(大连),种种因素,都导致曹操想动手会愈发便利,送到手边的好处,他岂会不要?
陛下现在降旨,十余天能传到吴郡,二月中子龙他们就能做好一切准备、启航沿海北渡,也经由乐浪直扑沓氏。如此,应该能赶上截击曹操,或者以逸待劳阻止曹操直接在要津之地登陆。”
刘备听了这番话,倒是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走到地图前,仔细比对思索了一番。毕竟是事关数万大军的军国大事,而且还要动用大汉全部的海军主力。
最后,刘备采纳了李素的战略思想。但考虑到李素这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细化军事调度的具体举措,所以需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