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叹气:&ldo;这可不是一点事。臣弟已经能想到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得多么激愤。&rdo;
六月二十二日,早朝,胤礽刚刚坐下,监察御史、汉礼部右侍郎出列上奏。
胤礽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要奏何事,没等他们开口就命霍林把奏折拿过来,翻开扫一眼就反问:&ldo;朕命节妇改嫁,爱卿听谁说的?&rdo;
听谁说的?准备满肚子话的两人噎住,相视一眼,猛地意识到,坊间议论纷纷,朝中好像没几个人知道。
&ldo;朕问你们呢。&rdo;胤礽道。
汉右侍郎张了张嘴:&ldo;臣以为皇上应当下令平息流言。&rdo;
&ldo;朕为何要下旨?&rdo;胤礽反问,&ldo;本来就子虚乌有,朕一下旨,天下百姓还以为朕真打算命节妇改嫁,发现民间反对声大,怕了他们才又下旨解释根本没此事。你要朕承认怕了百姓?&rdo;
礼部右侍郎噎了一下。
&ldo;戴铎,你觉得此事应当怎么处置?&rdo;胤礽问。
戴铎也听到&ldo;朝廷命节妇改嫁&rdo;,昨儿晚上他夫人还跟他说起此事。戴铎自认为他是天子近臣,从未听皇上提过,便跟他夫人说绝无此事。
万万没想到,手下人今儿就捅到御前。猝不及防,戴铎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ldo;微臣愚钝。&rdo;
&ldo;张廷玉,你来说说。&rdo;满人对此无关紧要,胤礽便只挑汉臣问。
后宫从未干涉过出宫的宫女嫁不嫁人,今年却发一道懿旨提醒宫女嫁人。朝廷真打算对西疆和蒙古出兵,提醒节妇嫁人倒也有可能。
可是以皇帝的聪明绝不会命令,这一点很不像皇帝的手笔。导致张廷玉也不能确定京城流言是不是皇上命人放出去的:&ldo;微臣觉得平息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管不问。&rdo;
&ldo;不会愈演愈烈?&rdo;胤礽问。
张廷玉意有所指道:&ldo;如果没人推波助澜,微臣可以保证不会越闹越大。&rdo;
&ldo;听爱卿这么说,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rdo;胤礽瞥张廷玉一眼,话锋一转,高声道,&ldo;顺天府尹何在?&rdo;
顺天府尹出列:&ldo;微臣在。&rdo;
&ldo;朕命你立即查清楚谁在后面推波助澜。&rdo;胤礽道,&ldo;查到挑事之人严惩不贷!&rdo;
顺天府尹拱手道:&ldo;微臣遵命。&rdo;
胤礽转向礼部右侍郎和监察御史:&ldo;两位爱卿可有异议?&rdo;
&ldo;微臣没有。&rdo;两人只凭听到的流言就上奏指责皇帝不应该命节妇改嫁,见皇帝毫不知情,两人已吓出一身冷汗。一个劲懊恼太过冲动,恨不得倒回一炷香前。
胤礽:&ldo;还有别的事吗?无事退朝。&rdo;说着,起身往乾清宫去。
胤礽一离开,十一就忙拽住顺天府尹。
十二下意识跟上去,胤禩一把抓住他:&ldo;干什么去?&rdo;
&ldo;找十一哥。&rdo;十二脱口而出。
胤禛走到另一边,和胤禩一左一右把十二架到墙边:&ldo;是不是找他说流言的事?&rdo;
&ldo;你,你们都知道?&rdo;十二吃惊。
胤禛笑道:&ldo;本王不知道。但短短几天&lso;节妇改嫁&rso;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没人故意散布不会传这么快。这件事皇上只跟咱们兄弟说过,本王还好奇谁干的,没曾想是你和十一。&rdo;
&ldo;不是弟弟。&rdo;十二道,&ldo;十一哥去运通八方挑人的时候,弟弟不巧碰个正着。对了,皇兄为何这样做?他命顺天府严查严惩,我们的人岂不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