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万八千人就是十几万陕甘军团所剩下的全部了。
鳌拜看着昔日自己麾下的十几万披甲如今只剩下了这么一点人。
心中的千言万语终究化成了一声长叹。
“全军在潼关休整一日,随后北渡黄河进入河东,从山西返回北京。”鳌拜缓缓开口道下达了自己的军令。
然而罗托闻言却连忙道:“少保,我军除了满蒙子弟和陕甘兵外,余者宣大兵居多。”
“要是从山西返回北京,途径宣大之时,只怕大军还要再行哗散啊!”
此言一出鳌拜神情一震。
“对对对,罗固山你说得对,我军要不能从山西北返。”
“当从潼关东出,经洛阳,开封,北渡黄河返回北京!”
现在咱大清都这样了,昔日人数高达十万的秦兵只剩下了五千人。
陕甘秦兵如此,宣大晋兵又好得到哪里去?
之所以现在还能剩下这么多人。
还不是怕在陕甘就逃离了队伍单靠自己难以返回宣大。
真要是鳌拜带兵从山西北返。
宣大兵在路过家乡的时候肯定会一哄人而散。
谁特么好好的家不回,还继续跟着鳌拜为咱大清玩命了。
所以最好的撤军路线便是从开封北渡黄河返回北京了。
虽然一路上肯定会有不少清军哗散的,但再怎么样也比直接从宣大返回好。
想明白这一点后,第二天潼关城门大开。
一曲悲凉的音乐奏响,一批批清军列队带着辎重缓缓地走出潼关。
鳌拜纵马立于一处斜坡。
回身看来一眼巍峨的潼关。
再看着自己麾下的一批批军队,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次出了潼关,他就再也回不去了。
但是为了大清他却必须要出。
正如十七年前的孙传庭一样!
“出关,剿贼!”
一声呐喊从头发发白的鳌拜口中喊出。
只是这位少保的眼角却溢出了泪水。
这次出关他可以预见自己的结局。
或许投降是他惟一的生路。
可是鳌拜却不愿意投降,所以他注定会要跟着满清这艘大船一起沉没。
“鳌少保,事态紧急,再也没有人能力挽狂澜,大清社稷不保啊!”
“还请您保重身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我大清另开生路!”
罗托等人满含泪水安慰道。
鳌拜擦了一把泪说,随后强行扭头而来。
带着最后的三万多清军披甲进入关东。
仿佛螳臂当车地一样去面对孙可望的数十万雄兵。
几天后,清军抵达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