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时后,凌晨四点。
一架军用运输机降落在江州军用机场。
十余名穿着白大褂的医学专家走出飞机,上了另外一辆军用大巴。
十分钟后,大巴车停靠在平头哥研究院门口。
经过简短的检测程序后,大巴车开进院内。
常乐带着刘朝阳、闻郁梅、张静芳等人,在医学研究所前坪迎接。
专家们下车,常乐带头鼓掌,他说:
“陈院士,期待已久,欢迎来到平头哥研究院指导工作,特殊时期,我们就不握手了。”
“谢谢常总如此重视,如此支持我们的工作。”
“刘院士,好久不见。”陈院士向刘朝阳打招呼。
“陈院士,好久不见。”
“闻院士,您老越来越年轻了。”
“哈哈,小陈,比不得你哦。”
“这位就是张静芳、张博士吧。”
“陈院士,您好,叫我小陈就好。”
“果然年轻有为啊。”
一番客套,陈院士一行人走进医学研究所。
刘朝阳、闻郁梅居陈院士左右,张静芳居前引路。
常乐?
成为一名路人,摇旗呐喊的那种。
张静芳一边引路,一边向陈院士介绍药物研发情况。
专业对专业,肯定不会像给常乐介绍那样通俗。
而是通过大量专业术语,精准表达。
“陈院士,我们研发的药物是一种拟肽类抑制剂,主要抑制SARS-coV-2mpRo,使其无法处理多蛋白前体,达到阻止病毒复制的目的。”
这就很专业了,完全进入常乐的知识盲区。
恰好也超出了刘朝阳的理解范围。
两人渐渐放慢脚步,没有跟着进入医学实验室。
待众人进入实验室,常乐站在门口,看一旁的刘朝阳,笑道:
“刘院士,你怎么不进去?”
“哈哈,老板,您是不是觉得终于有了知己了?”刘朝阳开玩笑说。
“哈哈,还是你懂我。”常乐大笑。
“我一个搞材料的,哪懂这些。”刘朝阳摇头道。
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复核,不再赘述(想赘述也赘述不了)。
总之,就是非常专业、严谨、细致、科学、耐心。
三天后,药物复核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