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题目,根本就是国家取士的标准,李家用来招募些去领地的读书人,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有点难。
不过承干觉得还好,自己多数都答出来了。
“管家,这考试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回公子,三天之后就正式放榜,到时会张榜通知,而且还会特别在半月谈报纸上刊登公示的。”
“哦,希望到时我能榜上有名。”承干笑笑。
考试结束,所有考生的卷子都已经送到了李府。
每考完一场,卷子先煳名,送到李府的誊写房里,有专门的抄卷人,把这些试卷一份份的抄录好,然后经过检查确认无误后,再送到另一边的阅卷房里。
每一位阅卷老师,都是李府里很有才名的儒士。他们阅卷,也一样是要摇号阅卷,阅的卷子都是随机抽到的,事先根本不知道是谁的,而且拿到了手上,也看不到考生的名字信息,都是已经挑誊过的卷子。
他们负责审阅,然后打分。
这些阅过的卷子,还要再进行复阅,拿给其它儒士交叉审阅。最后,没有争议之后,还要进行最终一轮的审阅。
基本上,不会出现凭阅卷老师喜爱随意打分的情况,每个评份都要经的起数个儒士的审阅。
这将保证完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最终的成绩和试卷会送到卷房封存,等待后面几场的卷子评阅结果,一直到九场都结束,然后才会打开煳名,汇总成绩。
在打开煳名之前。
其实就连李大管家,也一样不知道承干考试成绩的好坏。他只知道,太子殿下第一场考的很好,得到李家多名儒士的赞许。
“老师什么时候到家?”
“快到了!”
承干点了点头,与老师大半年没有见了,他现在真的很期待与老师的再度相见。他很想听老师亲自讲述,他是如何在楼烦关下用计歼灭了十万突厥骑兵,又是如何阵斩突利可汗,还有,那座金字塔形的京观,究竟有多么的震慑人心。(未完待续。。)
第826章 尚书令
赶在腊月的最后一天,李超回到了京城。
刚过武关,皇帝就已经知道了,皇帝的使者每天往返在李超与襄阳之间。当李超的队伍抵达襄阳码头时,皇帝亲自出城,带着百官在那里迎接。
码头边上,还有无数的百姓也跑来迎接这位凯旋的大功臣。
李世民牵着李超的手,上下打量着他。今天李超穿了一件麒麟明光铠甲,头戴凤翅兜鍪。其实李超并不喜欢穿这套,毕竟都回襄阳了,也没有战事,用不着。大冷天的,穿着套铠甲既笨重又冰冷。
不过李秀宁坚持,她觉得李超是以战争英雄身份凯旋,当然得穿铠甲。
“你越发的威武了,大唐军神之名,无可动摇,实至名归。”
“臣只是运气销好。”
“一名将军要成为一位名帅,除了知慧谋略、勇武等外,运气也是最不可缺的。”李世民笑着挽起李超的手,向着码头走去。
两边响起许多欢唿之声,无数人在唿喊着李超的名字。
这一刻,李超确实有股荣耀而归的感觉。
码头上,李世民准备了一辆黄金辇,镶金嵌玉的大马车,由八匹白马拉车。这还是一辆四**马车,一看就知道是李家的四轮马车坊新制出来的产品。用料奢侈,造型独特,马车的车顶可以拿下,成为敞开的,也可以只把厢壁拿掉,成为半敞蓬。
现在马车就是敞蓬的。
李世民挽着李超的手,直接上了马车。
那股亲热劲,都不容李超拒绝。
站在黄金战车上,李世民又拿出一件黄金披风,亲自为李超系上。
就这样,李超跟李世民手挽着手站在黄金马车上,身上披着李世民亲自为他寄上的黄金披风。
“老师,坐好了,车要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