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诸玉在傍全文阅读 > 第109部分(第2页)

第109部分(第2页)

又一指向大门:“还有外头街面上两排条凳上、扒着窗户瞧热闹的散客,也都不是单听书的。就是不便唤茶博士来沏茶,那一众的干果、小食经纪人也是不绝。”

“你们掌柜的还晓得,一早就喊了经纪来店里售卖干果?”听得这话,这东家娘子更是惊得脱口而出。

“哪里还用得咱们掌柜的唤来,才刚过了午时就都在门外候着了。说是大清早就在市集上得了信,特意早早吃了饭就赶来了,只等掌柜的点头应允便成。”

东家娘子确实是,昨晚便得了消息,获悉自家酒楼今日之事。可却是万万不曾想到,起身就在外间忙活开来的当家的,竟然将这档子的本就是繁杂、细碎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惊讶之余,不免暗喜不已,再回头看了一眼,隐在布帘之外的店堂情形,这才满心欢喜的转回内宅而去。瞧着东家娘子走远,这旁的厨头,才笑着招呼一声院里的众人,加把劲好歹赶在下半场开说前,把手头的活计都料理完。

一听这话,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忙不迭齐齐应声称是。厨头也是听李讲史的书听上瘾了,刚才院子里的几人,便是跟着厨头一起,搬着屋里仅剩的小杌子,挨近店堂一边,侧耳听得入神。

刚巧又是得天独厚,只与内堂一帘之隔,虽是不敢肆意将布帘揭开,却也是听得真切。单是耳闻着唱念俱佳的演艺,已是叫人欲罢不能,便可想而知,布帘之内又是如何的景象!

原本经由昨日,一并在酒楼中饮食之人的描述,这县衙两位主事大人与邻县境内两大镖局之间,那道不明,又说不得的大事,已是渐渐在文士、商贾之间传扬开来。

又谁料,这祥云楼的东家还真是魄力十足。居然转过天来,就直接将其间种种,让人连夜编好了唱词,又将临近几县中最是名声远播的李讲史,唤了来演,可谓是‘大胆之极’啊!

“据说还是一连,便要演上半月余,每两日便可演完一整出,一日竟然还分出上、下场。”

“这般算来,就是一连要演上十回之数咯?”

听着主子接了一句道,这旁的小厮忙是点头应下:“可不就是这般说道的。还说若是有人来请了家里说去,也需得先在祥云楼中,订上两桌席面才使得。”

不禁已是笑出声来:“这酒家的掌柜,胆子够大,那头脑也是不笨,生财之道确实颇见功力。”才刚脱口而出,却不由皱起眉头,长叹一声道:“不过再不报于府里老爷知晓,却是不成了。”

吩咐了小厮研磨、铺纸,提笔略思片刻,便疾笔而书。不消一盅茶尽,就已是吹了吹墨迹,命一旁的小厮,即刻上路。

到底是要行许久山路,又是连夜出城,饶是快马加鞭,也终是晚了一步。只因这位贡家大公子,不曾想到,早在自家离了鹤鸣之时,就已有一人远远吊在其后。即便后来在客栈之内,匆匆见过几回侧脸,也未及多加注意。

哪里想到,自己一时犹豫,却叫家中的嫡出二弟舀住了七寸。不但是未能因此次,请命前来探问之功,得了老爷的嘉奖,反倒为此险些被罢黜了县衙之外。

待到翌日一早上路,往回途时,身后的郦县之中,已是尽人皆知,那日在酒楼内所发生之事。一时间,这桩本该隐隐埋入深处的大事,已是经由说书人李讲史之口,传遍了大街小巷。

如今人们当面相遇,头一件提及的,便是此事无疑。而且随着半月之期在即,前来郦县相邀李讲史,前往自家更说一遍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更有远道邻县鹤鸣而来的一户。

☆、第一百九十五章竞相效仿

“的确见效了,而且还是奇效!就半月功夫,不单是咱们邻近几县都得了信,恐怕是整个蓟阳州都已是知晓得七七八八了。”张主簿听完赵班头的回禀后,已是迫不及待赶往主官处,将先前之事原原本本又叙述一遍。

瞧着他一脸兴奋的样子,皇甫靖也未打断半句,直到其一一讲完之后,才颔首应道:“如今这火候也差不多了,待看有多少人来商议另半条车马便道就是了。”

“就依现下的情形,少说也能引得六、七家又财势的前来商谈,就不知他们可会应下这三年之期?”

而这旁的知县大人似乎并不担忧,一脸坦然道:“只要看出这其中的诸多好处来,便不难定夺。”

“此道一经开通,便已将这郦县邻近三、四个县城与官道之间再无险阻,只这一桩就可省下许多时辰。何况往回又是他独家专用,不说便利二字,就是借与他人往来,也是一笔好进项。”

听得大人所言,这旁的张主簿不由点头,附和起来:“这般一来,我们倒是大可不必担忧,那得了独行权的人家会草草修筑,毕竟那也是关系到他家车马出行安危与否。”

“当初,也是基于此项考虑,又想妥了其中利弊,方才决定以郦县眼下之境,还是出让此快速便道才是上策。”吃了口茶,又接着言道:“当然也想借此之际,好歹将旁人的瞩目多多移转过去,如此才好不叫人一直惦记着别处的利益。”

得了这话,那旁的张主簿更是暗自佩服,原来面前这位还另有一想。微微摇头,轻叹一声,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牛氏族中那桩事来。也皆是因利益二字而起。

缓步转回家中方向,才刚一进门,就闻着一股浓郁的肉香,由厨房飘出。而自家的幺儿正与小女儿,姐弟俩搭手往正屋里搬碗筷,再看后面紧跟着出了厨房的娘子。也与老嬷嬷端着大沙锅,小心翼翼朝这边来。

忙上前。帮着接过手来:“怎么这么大动静,咱们家又买肉了?”

“哪里是买的。”坐定下来,揭开锅盖才笑着道:“这可是山上咱们自家养的小公鸡,今儿不是刚上大家伙卖头一茬小公鸡。又听着知县大人家的管事姑娘说,这童子鸡是补心脾两虚、饮食减少的,所以就特意给婆婆送了两只去。”

撕了一块肉往相公碗里,又接着道:“大伯家的媳妇也有些不好,我略略问了一声偏巧又是正合用,索性就多送去了一只。咱们家今儿也跟着尝上一回。这自家山里养的。”

听着妻子叙述,张主簿又不禁一愣神,是啊!家中这些年来日子艰难,即便是承袭了田产的兄长家也未必好过。而自己这个朝廷命官也才刚退了地主家的瘦田没几日。

再抬眼瞧着一对小儿女们,心满意足的细细品着碗中的吃食,也不由感叹起来:“等年后这时节,咱们家定是鸡蛋、鸡肉管够,还有自家的木耳……。”

刚听到此处,对面的小女儿已是忙劝道:“爹爹,可不能全让咱们自家给吃完了,那还怎么换银子来修这老宅。”说着又是颇为自豪的指向自己屋子告诉一句:“女儿正帮着知县大人家的太太描花样子,那银子就足够给家里买上几回肉,包饺子吃咯。”

闻言。这边的张主簿怔怔一滞。望向妻子道:“这又是从何说起?咱们家二丫头,还挣那知县大人家内眷的银子!”

却见身旁的妻子。缓缓点头应道:“那也是月前,我领着二丫头去知县大人家,他家太太瞧着咱们二丫头身上的花样子新鲜,就让帮着花几张去。”

说着也不由摇头,轻笑道:“也不知,是不是咱们这儿花样子与那京城里的差得太多,反倒是入了知县太太的眼。就这般,二丫头便隔三差五的去送上一回新花样子,哪里曾想前天回来,就直接塞与我荷包道是,知县太太给的。”

“分量可是不轻,是个足有二两的银棵子。我忙就又领着二丫头回头去还,哪里晓得知县太太却是她已寻人,往京城将这小丫头这段日子来所绘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