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辩解道:“打仗不是靠硬拼的。西瓯此次诡计多端,防不胜防啊。”
“有什么可防的。”宋綦老将军一脸不屑,道,“须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赵维无奈的摇摇头,果然不应该和固执的人论长短。
还好此时宋綦的儿子宋羿站出来打圆场了,他谨慎道:“赵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打仗还是得谨慎一些。不如再抽调禁军兵马,增援金城,以防不测。”
“朕正有此意。”皇帝龙心大悦,双方吵闹半天,终于有个人说到点子上了。皇帝下令道:“朕打算增兵十万,支援李洪义。至于领军的将领,你们觉得谁合适?”
宋綦老将军主动请缨道:“末将愿带十万精兵,前去支援!”
“宋老将军年事已高,怎可如此劳累?要是路上有什么不适……”有人反对,担心宋綦的身体。
宋綦打断那人,继续请战,道:“末将身体好着呢,请皇上再给老臣一次机会吧。”
“将军忠肝义胆,朕心甚慰。”皇帝最后拍板,一言九鼎的说道,“令宋綦为主将,宋羿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奔赴西北,协助李洪义作战。”
有宋羿辅佐也算是个方法,众人领旨。皇帝挥手让他们下去准备,其余将领告退后,皇帝却独留了宋家俩父子继续议事。
宋綦和宋羿低着头在养心殿中等待,皇帝慢慢踱步到宋綦跟前,对他说:“知道朕为何独留你一人吗?”
宋綦想了又想,也没想出什么所以然来,只好道:“末将愚钝,末将不知。”
皇帝叹了口气,道:“李洪义打仗是个猛将,但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全军统帅。此次战事,战失利,朕总觉得心中不安。”
皇帝以前一直看重李洪义,毕竟这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自然十分相信他的才能。可如今,皇帝不得不承认,失忆是个大问题。李洪义,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李洪义了。
宋綦听了半天,也没听出皇帝的真正意思,只好揣测着说道:“李大将军是年轻了些,不过他为人正直,带兵打仗也很猛。可能是第一次统军,所以才会偶有失误。”
“怕就怕这不是失误,而是能力问题了。”皇帝其实一直怀疑当年李洪义为何会带着几千骑兵深入大漠,那次行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真的只是蛊惑敌人,而不是迷路吗?
念及此,皇帝忽然说道,“宋老将军,此次出战,你不仅仅是为了协助李洪义。必要时,可取而代之。”
“这……”宋綦惊呆了,而宋羿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年事已高,皇帝仍然要他出征,并命自己辅佐。
“朕给你临机专断权,若李洪义在今后作战时,再有什么不妥之举,你可直接夺帅,亲命三军。”
宋綦还在目瞪口呆之中,而宋羿已经反应过来了,率先开口道:“临阵换将,是为大忌啊,请圣上三思。”
宋綦也道:“临阵换将会导致军心浮动,而且事后,李大将军如何再能立足军中啊。”宋綦本就与李洪义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怎么能忍心一代将领断送在自己手中。
皇帝见宋家两位将军都不同意,只好暂缓行事。他道:“那就再等等,看李洪义如何处置金城这件事。他若弃城,朕也无话可说了。”
“李大将军要真的弃了金城,末将也不会再反对,定会夺帅,率领大军,收复河山。”宋綦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好。”皇帝点头,“二位将军先去禁军点兵,做好出征准备吧。”
等宋綦、宋羿两位将军退场后,陈公公也谏言提示皇帝,他只说了一句话:“圣上,您要下旨换将,怎么也绕不开中书省的。”
皇帝一愣,立马反应过来了,“你是说邵安他会封驳1?他敢!!!”
陈公公在旁沉默不语,不置可否。
结果等皇帝冷静下来一想,邵安他还真的敢。开国这么多年来,还真没有几个丞相敢驳回圣旨的,这简直就是公然打皇帝的脸。所以一般没什么大事,丞相们表示小命更重要,谁闲着没事得罪皇帝啊。
可是以邵安和李洪义的交情,他一定不会同意换掉李洪义。皇帝细细一想,觉得邵安真的什么事都敢干出来。然而换将势在必行,皇帝无奈道:“这事得瞒着邵安,必须得瞒着他!”
可惜邵安何其聪明,想瞒过他下圣旨,谈何容易。
————————————————————
1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